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汕头海湾隧道成功实现全线贯通

汕头人等了12年,预计2021年亚青会举办前实现通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余丹 08-08 01:30

8月7日,国内最大直径越海盾构隧道——汕头海湾隧道贯通。 新华社发

8月7日上午8时26分,由中信集团投资,中铁隧道局设计施工总承包的“世界级挑战性工程”——汕头海湾隧道西线宣告正式贯通,这是继5月16日东线隧道贯通之后,汕头海湾隧道施工建设的又一重大节点,标志着汕头海湾隧道成功实现全线贯通。

汕头海湾隧道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说,隧道贯通后,还将进行隧道内部建设,预计将于2021年亚青会举办前实现通车。

汕头海湾隧道(又称苏埃通道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断面的过海盾构隧道,是国内首条在8度地震烈度区建设的海底隧道,也是国内唯一兼具城市道路工程与一级公路的水下盾构隧道。

汕头海湾隧道位于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之间,起于汕头市北岸龙湖区天山南路与金砂东路交叉口,依次下穿天山南路、中山东路、华侨公园,然后穿越苏埃海湾,在南岸汕头市跳水馆西侧200米处上岸,终于虎头山隧道口,与规划中的安海路相接。

作为汕头第一条穿海隧道、第三条过海通道,其建成通车将为汕头市区南北两岸提供一条全天候过海通道,对构筑“一湾两岸”城市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全长6680米,其中海底隧道段长3047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海底段采用2台直径分别为15.01米和15.03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施工。

其中,西线隧道盾构机是创造了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盾构机的最大直径记录,打破了国外品牌的长期垄断,体现了中国制造的创新实力。

据介绍,西线隧道掘进的盾构机由中铁隧道局、中铁装备、中信重工联合研制,直径15.03米,总重量达到570吨,比东线盾构机重了85吨,是真正的“巨无霸”,地下工程国之重器。

从2019年7月8日到2020年2月5日,在对刀具、刀筒等进行针对性的大胆革新后,历时156天,汕头海湾隧道盾构机最终安全顺利通过基岩凸起段,开创了国内采用盾构机直接通过基岩的先例。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特写

  国内唯一内陆海湾 12年迎来梦圆时刻

汕头地处广东省东部,韩江、练江和榕江三江汇流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但限于四面环山,汕头市区成岛状分离,自古以来无法便捷实现各区互通互联。特别是国内唯一内陆海湾——苏埃海湾将汕头分割为南北两岸,人们隔湾相望,交通极为不便。

上世纪90年代,汕头就建成了海湾大桥和礐石大桥,但时至今日仅靠两座桥已远远不能满足通行需求,更兼台风、暴雨季节的封桥禁行,潮人全天候通行南北两岸的梦想始终未曾照进现实。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隧道技术的快速进步,潮人自由出行的百年梦想终于迎来了梦圆时刻——汕头海湾隧道工程被提上建设日程。

2008年5月,广东省交通厅组织了50名专家进行了第一次可行性研究。

2009年8月,建设海底隧道的可行性报告通过广东省交通厅评审。

2011年5月,汕头海湾隧道正式批复立项。

2015年2月,汕头海湾隧道开工建设。

2020年5月,汕头海湾隧道东线隧道贯通。

2020年8月,汕头海湾隧道西线隧道贯通。

从前期可行性研究到海底隧道全部贯通,汕头海湾隧道经历了12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