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等15部门发文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支持农民工从事直播销售等工作

今年2月25日,载着186名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威宁县务工人员的5辆返岗暖心专车,安全到达番禺。番禺区已帮扶278名毕节市务工人员转移就业。南都记者邹卫 摄
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 记者7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日前,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坚持市场就业和政府促进相结合,稳定城镇常住农民工就业,确保农民工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困难农民工及时得到救助。
意见指出,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就业大局稳定,事关打赢脱贫攻坚战。意见提出四个方面政策措施。
一是拓宽外出就业渠道。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帮助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加大对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的政策扶持。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考虑带动就业能力强的项目,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农民工就业新领域。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对城镇户籍居民和农民工一视同仁,因地制宜发展零工市场或劳务市场,搭建企业用工余缺调剂平台,支持农民工从事直播销售、网约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增加收入。
二是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农林产品加工和物流、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将带动就业情况作为创建现代农林业产业园的重要考量。加强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将发放劳务报酬的资金占比提高至15%以上,吸纳更多返乡留乡农民工就业。加强创业服务能力建设,组织成立创业服务专家团队和农村创新创业导师队伍,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农民工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先行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的50%。
三是强化平等就业服务和权益保障。畅通就业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动态更新的岗位储备机制和多方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失业农民工可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地进行失业登记。积极开展以工代训、定向定岗培训、急需紧缺职业专项培训、职业转换培训和创业培训,农民工可在培训地享受职业培训各项补贴政策。对农民工单列高职扩招计划。依法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为失业农民工及时发放各类失业保障待遇,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未纳入低保范围的,由务工地或常住地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
四是优先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优先组织贫困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鼓励企业优先留用贫困劳动力,为失业贫困劳动力优先提供转岗就业机会,确保今年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不低于去年。通过工程项目建设、以工代赈、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等,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统筹用好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贫困劳动力。将52个未摘帽贫困县、“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区以及湖北等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劳务协作、项目建设等各类资源倾斜支持力度。
意见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将其作为稳就业和保居民就业重点,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力度,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将吸纳农民工就业数量作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的重要因素,保障农民工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
部长回应
如何看待我国就业形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回应热点,称稳就业任务依然艰巨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冲击,上半年就业顶压前行。随着我国就业形势逐步企稳,稳定就业大局将进一步采取哪些措施?重点群体就业将如何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就业形势逐步企稳
当前面临哪些挑战?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以来,国家把就业放在“六稳”“六保”首位,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说,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就业开局低迷,经过各方努力,目前已逐步企稳。
人社部数据显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由2月份的39万人回升到近期每月百万人,上半年累计新增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月份招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2%,实现自2月份以来的首次由负转正,6月份延续回升态势。
从调查失业率看,总体在6%左右。2月份调查失业率为6.2%,为近年最高值。二季度逐月回落,6月份为5.7%,低于控制目标。
“就业形势能够逐步回稳,好于预期,实属不易。”张纪南表示,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为稳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齐心聚力,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当前,稳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张纪南强调,今年受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市场需求下滑、招聘延期、求职受限,青年失业水平走高。随着7、8月份高校毕业生集中进入市场,重点群体就业将面临新的压力。
此外,下半年经济发展与外部环境还面临一定不确定性,农民工就业容易受经济波动影响,必须始终予以高度重视。
千方百计保就业
稳就业采取了哪些举措?
减负、稳岗、扩就业……面对疫情冲击,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强化政策供给,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张纪南说,这些政策具体可以归纳为稳岗位、扩渠道、提技能、促匹配、兜底线五个方面。
一是稳岗位,通过“减免缓返补”等政策,为企业减负,稳住现有就业岗位。上半年共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保费5769亿元,缓缴三项社保费431亿元,失业保险稳岗返还636亿元,发放各类就业补贴405亿元。这些直达市场主体的“真金白银”,对企业渡难关、稳岗位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随着相关政策延长实施期限,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负超过2万亿元。
二是扩渠道,通过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聚力支持稳就业;优先支持吸纳就业多的投资项目、行业企业;加速释放创业创新带动就业潜力,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促进灵活就业蓬勃发展。
三是提技能,通过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帮助就业。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培训人次超过1200万。扩大以工代训范围,支持企业以训稳岗,开展农民工、百万青年等重点群体专项培训计划。
四是促匹配,通过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努力促进劳动者就业。累计帮助1万多家重点企业解决招用工55.4万人;开展农民工返岗“点对点”服务,运送600多万名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启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行动,发布岗位需求2761万人次。
五是兜底线,全力兜住困难群众就业底线。加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帮扶,用足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大就业扶贫力度,6月底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830万人,超过去年总数。
稳定就业大局
重点群体就业如何保障?
重点群体稳,则就业大局稳。
张纪南说,扎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中之重。对于这些重点群体,要分类帮扶、因人施策,通过有针对性的举措,稳定就业基本盘。
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张纪南强调,重点要畅通求助渠道,全面推广使用线上失业登记经办平台,及时受理、及时办结。对登记失业人员,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就业服务,积极落实场租减免、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帮助他们多渠道就业创业。
目前高校毕业生正步入社会,但部分毕业生工作还没有着落。对此,张纪南说,将着力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扩大企业吸纳规模、扩大基层就业规模、扩大升学规模、扩大培训见习规模。同时,推出就业创业专项行动,提供不断线服务,多措并举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为进一步稳定农民工就业,张纪南说,要强化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权益维护,促进外出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尤其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工作,优先组织外出务工、优先开展技能培训、优先提供和保留工作岗位、优先落实补贴政策、优先纳入就业困难人员帮扶范围,尽力把贫困劳动力稳在就业地。
张纪南说,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突出重点群体,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政策落实,努力实现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