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安徽庐江县消防指挥员、抗洪烈士陈陆的最后时刻
连续4天救人 说完“掉头”就消失在洪水中

7月18日至22日,陈陆在抗洪抢险救援一线。 图为同船消防队员所摄
原本约好7月18日的手术,36岁的消防指挥员陈陆无限期爽约了。
当天,合肥庐江水情严重,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连轴出警。此后4天96小时,陈陆始终在第一线。这一次,陈陆没有瞒着父母自己出警的消息。行动间隙,他从水中捞到一只小龙虾,拍视频发到群里:“成功解救一只小龙虾。”
7月22日营救群众途中,庐城站消防员李俊杰与陈陆同船,几乎同时落水。李俊杰只来得及与他对视了一眼,陈陆就从水面消失了。
“掉头!快掉头!”
“我到现在都清晰记得和他对视的最后一眼。”庐城站消防员李俊杰是陈陆牺牲前看到的最后一个人。李俊杰与他同船,几乎同时落水。陈陆落水时抓到了橡皮艇的把手,可浪实在太大,李俊杰只来得及与他对视了一眼,他就从水面消失了。
“太突然了。”李俊杰叹息。7月22日上午,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队赴庐江县连河村转移受困群众。
当天,巢湖水位百年一遇,紧邻着连河村的巢湖支流白石天河受到顶托倒灌,堤岸石大圩突然溃口,洪水吞没了周边包括连河村在内的四个行政村,有村民被洪水困住。
陈陆上午8时左右赶到现场,并带着李俊杰等几位骨干队员,与庐江县连河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松一同乘船前往解救受困群众。
在解救两位老人后,陈陆一行没有片刻停歇,立即返回被淹没的村庄,不断着急地说:还有上千人要救!
让陈陆不放心的,不仅仅是群众的安危,还有当地复杂的水域情况。临近巢湖、河道密布的庐江县,地势被水道和堤坝切割成高低不平的网格。平时村民们在网格中的高地上生活,溃堤后,洪水漫出,当水流经过高低落差较大的地势,就会形成一个形似瀑布的“滚水坝”,水流冲向低处地面、又翻滚卷起,形成大量气泡和强大吸力的滚动旋涡。“滚水坝”是水域救援中最危险的情况之一。
在陈陆进入连河村的必经之路上,就有一处“滚水坝”。这一次,为了转移更多人,陈陆带领五艘船编队前往。他所在的橡皮艇打头,冲在最前面。
当陈陆的橡皮艇被“滚水坝”吸住时,大家才猛然发现,“滚水坝”的水位落差已从40多厘米涨到3米多。
“已经来不及掉头了。”李俊杰回忆,当时船已不受控制,王松和一位消防队员先后落水。一瞬间,陈陆大喊队友的名字,想要拉住他,还没来得及伸手,整艘船侧翻,船上5人全部落水。
千钧一发时刻,陈陆还在大喊:“掉头!快掉头!”提醒后面船只掉头避险。
消防员李顺是落水后第一个游出水面的。他回忆,落水后自己被扣在船下,脚也被绳索套住,难以逃脱。解开绳子后,他在水中随波翻滚了一百多米,才在下游被卷出水面。浮出水面时,李顺只见前后左右激流浑浊,不见其余4人身影。李顺说,那阵子他感到“很绝望”。
李顺脱险十几分钟后,李俊杰和另一位消防队员常青也游了出来,随后被赶来的直升机救起。然而,很久之后,也没找到陈陆和王松。
连续出警96小时
自7月18日出警以来,陈陆和队员们几乎没有休息。今年入梅以来,庐江县降雨达1011毫米,超过历史极值,域内各大水库全部超警。
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方锐介绍,那几天,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的接警电话几乎每隔十几秒就响起一次。4天96小时内,大队出警411次。
7月22日,石大圩的溃口迅速从几米扩大到50米左右,水位上涨得很快。水面下隐藏着更大的危险。据介绍,整个村庄被洪水吞没后,洪水中浸泡着化肥农药、家禽家畜、排泄物等,对皮肤有很强的腐蚀性。水下状况也很复杂,房屋建筑、葡萄架等全看不清,漂浮在水面的电线、塑料薄膜随时威胁着救援船只的安全。
那几天,消防队员、村镇干部每天都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吃饭也是争分夺秒。由于长时间坐在船上、泡在水里,陈陆双腿已经红肿、发炎了好几天。
消防队员们也非常疲惫。落水后,李俊杰和常青都产生过放弃自救的念头。李俊杰听见常青喊了几次“我不行了”,他也已经筋疲力尽。恍惚中,好像有人向上推了他一把,他推测极有可能是当时离自己最近的陈陆。“但实在抓不住了。”
李俊杰和常青后来被水流卷了出来。他们互相大声鼓励,拼尽全力游到一个电线杆旁,最终得救。
不幸的是,陈陆和王松被激流卷走失联。经过49个小时不间断搜救,7月24日13时50分,陈陆的遗体在距离落水点下游2.3公里处被找到。截至记者发稿时,王松仍未见踪迹。
我不可能让队员冲在我前面
“他毫无顾忌地冲在最危险的地方,已经很多次了。”好友刘书虎谈起陈陆,红了眼眶。
许多亲友同事都提到,陈陆平时总是笑呵呵的,没怎么见过他发脾气。陈母记得,儿子每次遇到棘手的问题,就挠挠后脑勺,“憨憨的”。
不过在刘书虎眼里,陈陆有些“傻气”,救援中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今年3月20日,庐江县冶父山、东顾山相继发生火灾,得到消息,正在休假的陈陆赶到东顾山,火场离一个垃圾场很近,垃圾场的沼气极易引发爆燃。陈陆一直扑救灭火到半夜。
刘书虎回忆,从火场下来,陈陆乐呵呵地向几个朋友“炫耀”自己破烂的衬衣。朋友们责怪他怎么不往后退一点,他回答得干脆:“我不可能让队员冲在我前面。”
事实上,陈陆有好几次机会,可以离开消防基层,去机关工作,但陈陆始终没有离开。“他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刘书虎感叹。陈陆曾告诉一起搭档过的龚壮志:“讲心里话,我喜欢呆在基层,我喜欢带兵。我把群众救出来时特别有成就感。”
给出警队员留一盏灯
朋友眼中“傻气”的陈陆,对消防队员却很细心。
在消防队,陈陆白天在办公室工作,晚上就睡在办公室的一个狭小单间里。刘书虎曾问他,为什么不住办公楼后面的宿舍,偏要挤在一个没有窗户、不透气的小房间,睡一米宽的板床?陈陆回答:这样可以第一时间听到警铃,出警方便,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听到出警的消防车进院子刹车的声音。有队员出警的夜晚,他都要留着一盏灯,等听到队员们平安归来后再熄灯。
不过,对自己的事情,陈陆没那么上心。他睡觉的小屋里只有一张简易木板床、几把椅子、一个书柜,其中一把椅子已经破了皮,大块的海绵内芯露在外面。“他生活上是一点也不讲究。”刘书虎说。
“自己生病了也不在乎。”陈母说,陈陆后脑勺长了一个拇指大小的血管瘤,医生强烈建议做手术,他觉得做手术还要住院,放不下消防队里的工作,就吃中药控制病情。通过吃药,血管瘤消下去一些。去年年底却突然复发,长到鸡蛋大小,化了脓。
家人同事都劝陈陆赶紧去大医院看看,“为这个我们说了他不下20次。”陈父说,但因为疫情防控和抗洪救灾,好几次都被陈陆搪塞过去;原本已经约好7月18日做手术,但从18日开始,陈陆再次投入到抗洪救援中,直至22日牺牲,他的脖子后面还带着这个鸡蛋大小的血管瘤。
十多年只在家吃了两顿年夜饭
在陈母的印象中,陈陆每次出警都不会告诉自己,因为怕父母担心。她总是从别人那里得到陈陆的消息。
“作为母亲,我知道他救援的时候老是冲在最前面,怎么能不担心!我也劝过他,换个岗位,别总去那么危险的地方。”陈母心疼儿子。陈陆却回答:“基层最能锻炼人,我喜欢在基层。我把别人的儿子带出去,如果不能完整带回来,怎么交待?”
“越是在全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家就越不容易团圆。”陈父数了数,儿子参加工作十余年来,只在家吃过两顿年夜饭。
在父母面前,陈陆表现出孩子气的一面。他也曾“埋怨”父母:“我过年不能回家,你们就不能来庐江看看我吗?”于是那一年,陈父陈母在年三十赶到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准备和儿子一起过年。不巧,陈陆接到报警去处理一起火灾,在他们到达前就已经出警了。那天晚上,队员给陈父陈母找来两桶方便面,那是他们的年夜饭。等了一夜也没见到陈陆,他们又只好离开。
儿子长大要当消防员
妻子王璇在陈陆追悼会上泣不成声的视频,让许多网友心有戚戚。陈陆牺牲后,被应急管理部批准为烈士,追授“全国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被安徽省委追授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
战友们整理陈陆短暂的一生,发现他生前没有立过一次功。“那么多次冲锋在前,他不缺立功的机会。”曾与陈陆在瑶海中队搭档过的安徽省消防救援总队训保支队支队长徐长青,见证了陈陆从一个大男孩转变为成熟主官的过程。“我问他,你咋不立功、‘不思进取’?他总说队员比他更需要立功机会,让出去了。所以队员们转业了也都一直心里念着他。”
8月8日,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宣布防汛应急响应由Ⅰ级调整至Ⅱ级,同时解除紧急防汛期。陈陆的办公桌上,还摆着他给儿子小金伦买的消防车模型。他本打算下次回家送给儿子。
王璇说,小金伦不仅长得酷似陈陆,连愿望也像。“他喜欢学着爸爸的模样敬礼,说长大了要当消防员。”
因为孩子太小,王璇和陈父陈母没敢告诉小金伦爸爸牺牲的消息。小金伦总惦记着每天晚上要和爸爸视频,王璇和陈父陈母只能说“爸爸出差去了,手机没信号”。陈母又轻轻地重复道:“我也希望他就是出差去了。”
南都记者马嘉璐 发自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