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服贸创新发展试点扩至28地

专家建议使服务贸易成为引领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方舟 新华社 08-13 01:04

继2016年我国在15个省市(区域)启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并于2018年进一步深化试点后,8月11日国务院同意,将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28个省、市(区域),探索拓宽开放领域、提升便利水平。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二位,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额占比不断提高。其中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带动作用明显,2018年,17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为76.7%。专家表示,服务贸易在各国开放型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显著,未来服务贸易发展应“促增长、调结构、减逆差”,使服务贸易成为引领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

11个城市新晋入围试点

据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始于2016年,当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了商务部提出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在天津、上海、海南、深圳等15个省市(区域)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试点期为2年。

试点城市和地区在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促进机制、政策体系、监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

实践中,每个试点区的重点发展领域主要包括金融、外包服务、旅游、交通服务、文化、技术、教育服务、中医药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部分城市重点开展信息技术服务。

《试点方案》还为各地区作出了五个方面政策保障安排,包括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创新金融服务举措;设立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探索便利化举措。

2年试点期满后,国务院又于2018年通过了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方案,力度进一步加强,并将北京、雄安新区增设为试点地区。试点期限至2020年6月30日止。

8月11日,国务院原则同意商务部提出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同意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涪陵区等21个市辖区)、海南、大连、厦门、青岛、深圳、石家庄、长春、哈尔滨、南京、苏州、杭州、合肥、济南、威海、武汉、广州、成都、贵阳、昆明、西安、乌鲁木齐和河北雄安新区、贵州贵安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28个省、市(区域)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全面深化试点期限为3年,自批复之日起算。

此次范围扩大至全国28个省、市(区域)后,新的试点将有哪些变化?7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指出,将围绕拓宽开放领域、提升便利水平进行改革探索。具体包括发展跨境商业医疗保险、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扩大技术进出口经营者资格范围、在常态化防控下加强旅游和体育国际合作等,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试点区域对我国服贸带动作用明显

“随着数字经济驱动的服务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服务贸易在各国开放型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显著,已经成为贸易战略竞争、贸易规则竞争、贸易利益竞争的核心,也是重塑未来全球贸易新版图的关键因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等人撰文介绍。

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152.9亿元,同比增长2.8%。这延续了过去几年服务进出口总额持续向好的势头,截至去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二位。

王晓红等人认为,数字贸易成为新的增长引擎。例如,作为新的外贸业态,我国跨境电商规模位居世界前列,2019年跨境电商零售额同比增长38.3%。此外,云服务、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跨境电子支付、以北斗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定位与位置服务等均成为增长点。

我国服务贸易能取得以上成就,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编著的《中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研究报告》披露,2018年,17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为76.7%,试点区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

上半年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逆市增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22272.8亿元,同比下降14.7%,尤其是进口受到较大影响,下降21.7%。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在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增长9.2%,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3.7%,提升9.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服务。

将目光放长远,服务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WTO发布的《2019年世界贸易报告》指出,由于数字技术带来的远程交易量增加及相关贸易成本降低,服务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未来20年将继续快速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潜力巨大。

同时,王晓红等人撰文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贸易发展面临的环境将更加严峻,逆全球化思潮导致的保护主义加剧、贸易摩擦可能增多,货物贸易面临更大压力。国内经济增长与成本、能源、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转移,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与稳就业、稳外贸、稳外资的任务更加艰巨。

王晓红等人建议,未来服务贸易应“促增长、调结构、减逆差”。重点发展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领域,例如芯片、跨境支付等。优化提升运输服务、旅行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等。积极培育文化服务、技术贸易服务和知识产权服务。“使服务贸易成为引领外贸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分工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链接

  商务部将出台 新版试点总体方案

据新华社电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早在2016年启动,第一批试点城市为北京、天津等15个。2018年6月,试点进入深化阶段,范围扩大到17个省、市(区域)。此次批复的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28个省、市(区域),大连、合肥、乌鲁木齐、贵阳、昆明、西安等11个城市新晋入围,其中包括不少中西部地区城市。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增的中西部城市大多是区域中心城市,具备服务产业基础和一定的开放条件。此外,这些城市的入围也是配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记者了解到,商务部即将出台新的《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这将是第三个版本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相比于前两版注重服务贸易本身的发展,3.0版本的亮点是国内服务业管理制度的改革,涉及面很广,开放措施也很多,值得期待。”李俊说。

“这次疫情给跨境电商、信息技术等数字服务带来了‘走出去’的新机遇。目前海外数字化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优势,未来相关领域的服务贸易潜力很大。”李俊表示。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方舟发自北京(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