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今年以来广东至少31家A股上市公司受到证监等部门行政处罚

深天地受行政处罚次数最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袁炯贤 08-21 01:10

  广东上市公司质量研报之行政处罚

特殊的2020年行进过半,我国经济正逐渐展现复苏、韧性、活力的姿态,“六稳六保”工作落地有声。为进一步助力“识变应变”“补短强弱”,南方都市报今起推出“财经半年报”数据智库产品,着眼金融机构合规分析、资本市场风险观察、广东上市公司质量研报等方面展开系列报道。从智媒角度,为机构及企业的行稳致远,提供参考。本期是广东上市公司质量研报之行政处罚。

合规管理、风险防控、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以及公司价值的重要基础,行政处罚会被记入企业信用信息,可能影响其工程招投标等工作。今年以来,至少31家广东A股上市公司及其董监高等人员受到行政处罚,罚金共24.7亿元。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中国证监会、信用中国等官网公开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涉及广东A股上市公司的行政处罚共48件,受罚原因包括“违规排放污水”“信息披露违法”等。受罚次数较多的是深圳市天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受罚金额较高的是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深天地今年5次被罚

目前,上市公司所受到的行政处罚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违反证券监管规定,由国家证监会及地方证监局作出的行政处罚;二是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一般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等。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7月31日广东A股上市公司中受行政处罚次数较多的是“深天地”,共5次;其次是大参林、新纶科技等。

梳理发现,大参林受罚原因包括两家分店“超出门窗和外墙设摊经营”以及“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不符合标准”“违规排放污水”。例如,5月11日广州荔湾区农业农村和水务局执法人员在龙溪大道大参林运营中心建设项目工地巡查发现,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违规排放污水。违规排放污水受罚企业还有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两次受罚皆因其违规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等工业废料,共被罚20万元。

行政处罚原因较多

梳理发现,广东上市公司受罚原因主要包括“产品质量违法”等27种类型,以“超限行驶”“信息披露违法”等占比较高。从处罚行政机关来看,主要包括城市管理、交通运输以及证监等部门,三个部门开具的行政处罚占比达62.4%。

从处罚地域分布来看,涉及广东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处罚案件主要集中在省内,约占处罚总量的72.9%。在广州被罚的9家上市公司中,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受罚均超过两次。例如,粤泰股份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销售房屋、收取预付款被广州住建局罚款6.7万元。

梳理发现,处罚类型以罚款为主,31家涉案上市公司及相关人员共被罚24.7亿元,其中对上市公司处罚金额超过10万元共8宗。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罚金较高,分别被罚60万元。

  焦点

  金刚玻璃新纶科技受罚人数较多

受罚人员中“董监高”占比超九成,专家称行政处罚对上市公司影响不言而喻

上市公司受到证监部门行政处罚,对上市公司声誉影响不言而喻。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发现,今年以来至少7家广东A股上市公司受到证监部门行政处罚,受罚次数较多的是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粤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受罚人数较多的是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例如,4月15日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广东监管局对金刚玻璃以及相关人员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24人;5月8日中国证监会对深圳新纶科技、侯毅等20名责任人员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其中,受罚董监高等人员中占比最大的是“董”,包括董事长、独立董事等,达43.4%,其次是“高管”,占比为43.4%,包括总裁、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罚金最高的是时任新纶科技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高翔涉内幕交易,被没收违法所得132万元,并处以396万元罚款。

对此,管理专家坦言,上市公司日常生产经营违规行为很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直接影响股民投资信心以及公司市值。例如,金刚玻璃3月24日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广东监管局《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当天股价下跌5.7个百分点。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屡次违规,尤其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等方面违规行为,很可能引发公众对上市公司本应是依法合规模范的质疑,进而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指数。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研究员:袁炯贤 实习生:黄芮雯 温依雯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

信用中国、信用广东等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