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抄袭零容忍,每个行业都要亮明态度
近日,两起涉嫌抄袭事件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起是杭师大教师郭彦努被指发表的文章抄袭豆瓣网友“心匠”的作品,杭师大的处理通报显示,郭彦努被予以记过处分,并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另一起,是尚在发酵中的牛奶咖啡组合斥责偶像何洛洛的新作品《舒克贝塔2020》抄袭其代表作《明天,你好》。
分别发生在学术圈和娱乐圈的两起事件,看起来不大沾边,但它们都共同处在“抄袭圈”的交集里,从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涉嫌抄袭案例,也可以窥见抄袭涉及的知识产权纠纷维权困境与社会对诚信问题的态度。
一讲到“抄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可耻”,但是,抄袭可耻,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在现实中,社会对抄袭的实际包容度并不算低,抄袭的收益可以很高,但成本却相对较低,甚至远远达不到令抄袭者感到可耻的程度,那么,抄袭现象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怪了。
抄袭成本低的另一面,是原作者的维权成本很高。“心匠”和牛奶咖啡不约而同地选择以网络发声的方式维权,正是因为在当前的环境下,只有引发关注,才有可能成功维权,无论维权的结果是名誉还是对抄袭者具体的惩罚。“心匠”第一次发帖指责郭彦努抄袭,郭一方的要求是删帖,她深知事情不闹大就不会有处罚,甚至还能继续享受这篇发表文章带给她的收益。而何洛洛的粉丝在牛奶咖啡的评论区里,一直建议其别在微博发声,直接走法律程序,也是因为法律程序十分漫长,而主要责任人是作曲者刘佳而非演唱者何洛洛,只要公众不再关注就不会影响偶像的声誉和未来发展。
此前并不缺原作者通过法律程序维权成功获得赔偿,而抄袭者早就名利双收,甚至用抄袭得来的收益暗自“洗白”的案例,最经典的一名被认定抄袭赔偿的青春文学作者,至今仍活跃在荧幕上,“抄袭可耻”的说服力从何而来?
抄袭,是对知识产权的侵害,也是对社会诚信底线的冲击,只要对抄袭多一分包容,社会诚信的底线就会被压低一分。抄袭的受害者不仅是原作者,更是整个创作环境和社会诚信。因此,抵制和打击抄袭,并不只是为了维护原作者的权益,也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及维护社会诚信。
要以修改法律的方式来提高抄袭的违法成本,需要很长的时间,也并非每个人都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但提高抄袭的社会成本,每个行业、每个人都能坚守标准,作出贡献。
无论学术圈还是娱乐圈,每一个圈子都应当以严厉的处罚表达对抄袭的零容忍。学术圈对学术不端、论文抄袭的现象,不能以“遮丑”的心态“低调处理”、“从轻发落”,对抄袭问题“不告不管”。此次郭彦努不止一次地抄袭,甚至被网友指出抄袭了多人作品,既已查实,至少应该开除,而不仅仅是调离教学科研岗位。原作者“心匠”认为其“已经得到应有的处罚”,是对比其他学术不端者处理方式得出的结论,这并不能说明这样的处理合适,只能说明目前学术圈对于抄袭问题的处理过于宽容。
而被斥抄袭的《舒克贝塔2020》,根据牛奶咖啡登出的音轨对比,大部分网友都认为重合度很高,其作曲者刘佳此前两度被指抄袭,其中一首争议作品还因此被下架。抄袭与否行业内自有其专业鉴定标准,并不是作曲者矢口否认就能过去的。如果有抄袭累犯“前科”的人,依然能混得风生水起,不断接到商业邀约,就等于变相纵容抄袭行为。音乐制作公司、艺人经纪团队对于作品与作曲人也应当有相应的审核,不使用抄袭作者的作品应成为底线,这既是对艺人负责,也是对这个行业负责。
抄袭可耻,不仅是一句口号。要让它变成一个事实,需要零容忍的态度和严厉的惩罚。维护社会诚信,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应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