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不喝酒遭打骂,如此职场霸凌不必再忍
短评
近日,一张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不喝领导敬酒被打耳光辱骂”的截图在网上热传。8月24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回应称,确系该领导言语行为失当,对其予以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两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根据聊天记录截图,在名为“2020年校园招聘新员工”的微信群聊中,当事新员工杨某表示其来自某银行中关村支行,因个人原因无法喝酒,未来也不打算喝酒,所以在第一次聚餐时,没喝“A角”敬的酒,结果被某领导扇巴掌并以粗口大骂,其后还有部分同事追骂到电梯口。
以劝酒为名而实际是以逼人喝酒为乐的“酒桌文化”,本来就是糟粕。而这样的“酒桌文化”嵌入职场中,表现就是以逼新员工喝酒作为入职的服从性测试,这与员工本身的工作能力和职责毫无关系,只是为了展示和发泄权力控制欲。新员工一旦不够服从,就会遭到暴力和精神虐待,甚至其他老员工还会主动帮领导“施下马威”,这是标准的职场霸凌。
逼人喝酒不成就打骂,行为足够恶劣,引起公众愤怒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这样百分百错误还可能违法的事,却在职场中“见怪不怪”,甚至被认为是“接受社会毒打”的职场潜规则。
在事件的热评里,有人说,时代变了。的确是变了,新员工不再只是“打落牙齿和血吞”,一味哑忍,甚至像那些追骂他的同事一样“助纣为虐”成为霸凌者的一分子,而是站出来揭露自己被霸凌的经历,质问HR“我不喝酒是否不符合公司要求,我遭遇的经历,是否超越了我的职责范围”,并且懂得拿起法律武器强调“保留一切应有的权利”。而可喜的是,评论区也不再被认为新员工“不上道”、“太天真”的言论占领,大部分热评都在为其鸣不平,吐槽职场霸凌,并鼓励更多年轻人像这位新员工一样站出来。
然而,从银行的处理来看,时代并没有改变。打骂下属的领导只是吃了个处分,罚了点绩效,而处理的原因很有可能并不是认为这种职场霸凌行为有什么不对,只是没处理好让这件事闹大了,如果这件事没被公众关注,涉事的领导甚至可能连钱都不用被罚。这样的处理,实在很难回答“打老师判一年,打下属罚点钱”的质问。而公众最担忧、该名新员工也最可能面对的,依然是往后报复“穿小鞋”的问题。
其实,除了员工本身,企业也应当主动抵制职场霸凌。让员工都变成听话羔羊,不仅行为本身恶劣,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负面影响。唯唯诺诺和溜须拍马并不能激发任何创新能力,更会很大程度上阻碍员工专业水平的提升,除了满足某些领导的权力欲,企业和员工都是输家。
此类职场霸凌成为潜规则,是职场之耻,更是社会之耻。时代并未完全改变,但职场霸凌的潜规则可以也应该被改变。除了鼓励更多被霸凌者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企业HR和工会也应当站出来,正视职场霸凌的恶劣影响并采取措施应对。职场霸凌者和劝人上道的职场“老油条”,如果此刻还没有任何反省,只是为自己的恶劣行为没被公众发现而沾沾自喜,终会和这些陋习一起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