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里的乐器,他复原出来了
81岁的黄祎琦夫妻因琴相识,复原多件失传箜篌

人物故事
黄祎琦与妻子许碧兰因琴相识60年,结婚52年。黄祎琦钟爱古代器乐研究,2011年11月,黄袆琦成功复原两台古竖箜篌,成为重塑可演奏用(唐)箜篌中国第一人。今年,81岁的黄祎琦和73岁的许碧兰来到广东中山,带来61件乐器,其中43件是箜篌,开起箜篌匠资料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里提到的乐器箜篌,是我国古代的一件乐器,14世纪后渐渐失传,只存在于壁画和浮雕中。如今,在中山81岁老人黄祎琦的手中,这些壁画、浮雕里的乐器成功复原,向世人展示古乐器的魅力。
今年,黄祎琦和73岁的许碧兰来到中山,带来了61件乐器,其中43件是箜篌。黄祎琦被誉为中国复原可演奏古竖箜篌第一人,这对箜篌伉俪,卖掉物业,到中山三乡,开了一家名叫箜篌匠的资料馆。
一见钟情,等她毕业就娶她
黄祎琦1939年出生于香港。上学时,就喜欢数学和乐器。21岁那年,他被母校香岛中学聘请回来教琴,第一次见到了师妹许碧兰,彼时许碧兰13岁,念初二。
许碧兰喜欢拿起琵琶,有时间就弹奏,她觉得黄祎琦师兄弹得特别好,而师兄似乎也很喜欢教她弹。除了在学校教弹之外,黄祎琦还来到许碧兰家中弹琴,常会留下来和许碧兰家人一起吃饭。
1965年,许碧兰高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黄祎琦对她说:“我第一次见你就钟意你,现在你毕业了,我想娶你。”
两人正式确定恋爱关系,开始“拍拖”。3年后,黄祎琦29岁,许碧兰21岁,两人摆酒邀请亲朋,宣布结婚。
至今,两人相识已60年,成为夫妻已52个春秋。
自制古筝最初用棺材盖杉木
2020年8月28日,这家箜篌匠资料馆正式开馆。取名“箜篌匠”,是因为黄祎琦觉得自己就是一名箜篌工匠。资料馆是一栋准5层的小楼房,一层二层陈列着不同类型箜篌,古筝、琵琶及相关资料。三层四层是夫妻俩的起居室,小五层是黄祎琦的小书房。
在夫妻俩的起居室,摆放着不少当年从香港带来的物品,比如茶几、桌凳、摆件等,古色古香。在黄祎琦的书房,珍藏着一本书《香港1976年》,书中一页是他当年在东方民族乐团弹琵琶的图,这张图被放大冲洗,装裱放在书柜明显位置。
当年在香港结婚后,夫妻两人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弹琴是兴趣。他们纯义务自愿加入当时华南影联乐团的演出;之后,黄祎琦到当时的香港中乐团兼职。
到了1984年,夫妻俩用积蓄开了一家琴行,全职教琴。黄祎琦教弹琵琶,许碧兰教弹古筝。与此同时,黄祎琦想方设法在琴行开辟一块小地方,用于做古乐器的研究工作室。他开始自制乐器,当时在香港找木材是个难题,做古筝找不到梧桐木,他就选择杉木,到棺材铺花不菲的价格,买一个棺材盖做古筝的琴身。
73岁复原古竖箜篌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祎琦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出席一场音乐会,结识了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古筝教授曹正,曹正希望他尽力去研究和探讨古代箜篌。从此,黄祎琦与箜篌结缘,但当时手头没有任何古代箜篌的资料,他开始以竖琴为研制的对象。
直到1998年10月底,亚洲艺术节在香港举办,日本艺术家带来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箜篌残件数据。黄祎琦通过来自日本的资料,分析、推算出原箜篌数据。
2007年,夫妻俩卖掉香港物业,一起移居广州南沙,正式开始古代箜篌复原工作。2011年11月,黄袆琦成功复原两台古竖箜篌,并命名为“盛世箜篌”,成为重塑可演奏用(唐)箜篌中国第一人,这时他已73岁。
丈夫说做我就支持他
“我曾经和他说,你都80岁了,是不是可以休息了不做了?”许碧兰说,但黄袆琦回答“如果我不做就没有人做了”。
“既然他选择,我只能跟着他去做了。”夫妻俩又卖掉了南沙的物业,在朋友的推荐和帮助下,来到中山三乡,购置了一栋楼房,做“箜篌匠”资料馆。同时,在资料馆不远处另外租了一间工作室,用于黄袆琦手工制作箜篌。
在复原古箜篌的过程中,黄袆琦负责研发和手作,许碧兰协助他,做配弦、调弦、弹奏、设计彩绘等。许碧兰还负责很多外联工作,包括选址租工作室等。“很多时候,黄老师在工作室一做就几个小时,他都80多岁了,看到他大汗淋漓也心疼。”许碧兰说,“但他就钟意做这个,无怨无悔。”为了鼓励先生的劳作和付出,许碧兰会准备一顿黄袆琦最喜欢的海鲜餐。
夫妻俩还购置了一辆手动驾驶小汽车,81岁的黄袆琦负责开车,在资料馆和工作室之间跑,许碧兰时不时提醒:“手刹未放落啊,刹车太猛啦。”夫妻时不时也会拌拌嘴吵吵架。“说不吵架是骗你的,牙齿都会咬到舌头,更何况夫妻相处这么多年,我们俩有什么说什么,说完就好,没有隔夜仇。”许碧兰说。
在“箜篌匠”正式开馆前两天,黄袆琦还在朋友圈,发了一段小诗:她/碧兰/是今天的主角/八面玲珑/上上下下/一手扶持/领导的联系/摄影的打点/头头是道/接触面广了/自信与亲民/是成功之路。
定居中山愿推广箜篌
黄袆琦祖籍中山,这是他选择定居中山最主要的原因。身在台湾的儿子,子承父艺,制作手工吉他,也成立了工作室,儿子支持爸爸妈妈回中山落叶归根。
黄袆琦夫妇认为,古代是历史的一部分,现代是见证文化转变的一部分,希望古竖箜篌和现代空篌都能同时发展下去。
复原难度
复原一台古箜篌
工时不少于六至十个月
黄袆琦说,复原出第一台古箜篌,只是一个开始,就如同小学毕业了,跟着是中学、大学……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
复原一台古箜篌有很大的困难,黄袆琦纯手作:设计绘图、木工、组装、修饰、上漆、描花、上配件、调弦……每一个都不能一气呵成,要分段分步骤进行,弦的拉力稍计算不对就会断弦,反复试音调音,工时不少于六至十个月。
同时,关于古箜篌的资料非常少,光是为了一个古箜篌大小的问题,黄祎琦就需要反复多番研究,甚至写了一篇《探索唐箜篌》的文章,用残件尚存的数据去分析和推算古箜篌的大小。
1996年,新疆出土的箜篌是实物的例证,这是我国两千八百年前的遗物。2015年,黄祎琦接受新疆库尔勒博物馆的委托,制作三台出土箜篌,并被博物馆永久收藏。2018年受郑州大学音乐考古学院的委托,复现了八台新疆出土箜篌。这一共复现了11台新疆出土箜篌,为中国音乐、文化史带出了实物证据。
目前,黄祎琦制作有古竖箜篌、卧箜篌、凤首箜篌、出土箜篌,都是根据壁画和半实物制成的。
在手工制作之外,黄祎琦还在学术上和理论上下了不少功夫,到不同大学参加学术论坛。夫妻还尽力推广古箜篌,从2011年起,夫妻二人带着古箜篌跑过很多地方,广东、广西、沈阳、北京、上海、成都等,还登上了央视《国家宝藏》介绍推广古箜篌。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孔雀东南飞》
知多D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14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统筹:方军
采写:南都记者 侯玉晓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