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让人改过迁善就是好制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综合 09-04 01:20

  短评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了《关于2019年广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的公示》。根据评价结果,在全省1044家参评企业中,19家企业被评为“红牌”,44家企业被评为“黄牌”,766家企业被评为“蓝牌”,215家企业被评为“绿牌”。

在关于环保监管的一系列制度中,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一个较新的制度。在具体操作中,环保部门运用这个制度,按照规定的指标、方法和程序,对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履行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实际表现进行评价,确定其信用等级,并向社会公开。

所谓“红牌”“黄牌”“蓝牌”“绿牌”,则是被评企业最后所获得的环境信用等级。评价者根据得分,将所有被评企业分为环保不良企业、环保警示企业、环保良好企业、环保诚信企业四个等级,依次以“红牌”“黄牌”“蓝牌”“绿牌”标示。

制度试行以来,根据媒体报道,在广东乃至全国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何以如此?评价过程公开公正是一个因素。2017年广东的评价结果曾引来舆论热议,原因在于在26个吃“红牌”的企业中,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广州海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广东知名环保处置企业也赫然在列,而作为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也名列“红牌”榜。事实证明在评价面前,所有企业都得到了平等对待,这是评价确保公信力的关键。另一方面,人们普遍认为,和足球场上的处罚相似,环境监管过程中出示的“红牌”、“黄牌”具有强烈的威慑力。

这种理解有一定道理,却未必全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不是纸老虎,对失信者惩戒是应有之义,但它同样注重对守信者给予激励。

根据规定,拿到黄牌的环保警示企业,环保部门将实行严格管理,加大执法监察频次,从严审批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申请,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贷款条件、保险机构适度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而等级最差的环保不良企业在拿到红牌之后,将受到的惩戒则包括暂停各类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其审慎授信、在其环境信用等级提升前不予新增贷款、建议保险机构提高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费率等。

与上述两类企业相反,如果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拿到了“绿牌”,则可享受信贷、上市、再融资等多种便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或技术改造申请环保专项资金补助时会获得优先安排,而且环保部门将优先推荐其参加“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称号评定。对企业来说,绿牌不仅代表着荣誉,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利好。

有激励,也有惩戒,而且按照规定,即使企业拿到红黄牌,但只要主动有效整改,在核实之后可以进行环境信用修复。显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紧箍咒更是助推器,它好就好在始终致力于促使被监管者改过迁善。

从连续几年的榜单来看,广东吃“红牌”的企业在减少,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其中也有个别企业,长期停留在“黄牌”系列中。这些企业是否不思进取,还有没有进步的空间?值得监管部门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