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步长制药再曝行贿案,违法成本太低难刹医药腐败歪风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09-21 01:10

  短评

曾经因“董事长斯坦福行贿事件”广受关注的步长制药,又一次惹出行贿问题。近日,裁判文书网上公布了一则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的刑事判决书,判决书显示,河南省商水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王某某,自2016年以来,利用开处方的职务便利,非法收受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销售业务员苏某药品回扣款12.5万元。

据媒体梳理,这已经是步长制药自2015年来至少第8次被曝涉行贿案。本次涉案的正是步长制药备受争议的产品脑心通。据王某某开药数据表、国药控股周口有限公司药品数据表,王某某于2016至2019年间开具步长脑心通胶囊35962盒。也就是说,3年时间,全年无休,每天也要开30多盒。如果再去掉节假日、医师出差等时间,几乎每一个找该医师看病的病人都能分到一盒。显然,医生如此倾向这款产品,是因为有利可图,而这背后,反映了步长制药的营销策略。

2011年,步长制药销售费用为24.45亿元。此后,步长制药销售费用呈现几何级增长,到2019年已高达80.81亿元。高昂的销售费用,是当前中国医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通过向医生行贿来开拓产品市场早已不是秘密。前几天,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披露了一些细节:根据公开可查的法院判决文书统计,2016年至2019年间全国百强制药企业中有超过半数被查实存在给予或间接给予回扣的行为,其中频率最高的企业三年涉案20多起,单起案件回扣金额超过2000万元,医药上市公司平均销售费用率超过30%。

这样的回扣数额,相比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费用而言似乎并不多,但可以想象的是,这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庞大的销售费用中,可能很大一部分就是用来向医生行贿。步长制药是这种营销策略的代表性企业,而对于外界而言,最大的一个疑问或在于,为何一个企业并未因为行贿丑闻而受到影响,相反仍然在市场中风生水起?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这种营销策略的违法成本很低,个别医药代表向医生行贿,可能数额不会太大,行贿者承担的法律风险不会太大,很难构成犯罪。而对于医生而言同样如此,在上述案例中,最终判决没收违法所得,受贿医生王某某免予刑事处罚。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可能有大量的贿赂行为并未被发现。医生拿回扣的行为被视为行业潜规则,而被曝光的恰恰是属于极个别案例,比如去年海南万宁医生举报自己拿回扣,其公开信表示是“为了净化医院内的行医环境,给社会一个应有的公道”。正如举报人所称,医生大面积吃回扣,医院管理层对此视而不见,甚至可能参与其中。

要打击医生拿回扣现象,必须在诸多环节筑起篱笆。医生开什么药,当然会有自己的判断,这其中如何看待这种选择,区分哪些是正常的履职行为,哪些又是带着利益动机的私人行为,这需要有专业的判断。本月中旬,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关于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一旦发生严重的行贿行为,药企可能被列为失信而失去招采资格。这样一种制度当然意味着好的开始,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是制度的落地问题,毕竟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行贿行为被发现,而目前从药企到医生再到医院,利益盘根错节,无疑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动作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