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挂牌两周年,广州互联网法院交出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答卷”

两年审结8万多宗案 一审服判息诉率98.9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笋林 09-28 01:51

7月13日上午,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名法官通过“YUE法庭”开庭,法官、陪审员实现异地同框参加庭审。 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24小时不打烊,在线立案,远程庭审、电子送达……这是广州互联网法院的日常。网上纠纷网上了,不仅方便当事人,还提升了法院办案效率与透明度。

今日,广州互联网法院迎来建院两周年。在9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全国互联网法院座谈会上,广州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春和汇报介绍了该院2年来的办案、改革、建设情况。

两年收案9.7万余件

平均在线庭审时长21分钟

广东一直是通信和网络大省。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其中广东占168.06亿件,稳居全国第一。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近年来互联网产业增速也保持在年均25%左右。

2018年9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是继杭州、北京之后全国第三家成立的互联网法院。

坐落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广州互联网法院,一出生就承担了互联网司法改革“试验田”的使命,并致力于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司法引擎,为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积极探路、先行先试。

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31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共受理案件97496件,审结83583件;31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696件,年人均结案数居全国首位;在线立案率99.91%,在线庭审平均用时21分钟,案件平均审理周期35天;一审服判息诉率98.96%,信访投诉率为零。

善用智能科技新成果

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南都记者了解到,2年来,广州互联网法院在智慧司法建设、裁判规则提炼、在线多元解纷、司法机制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一批亮眼成果。

该院善于应用最新智能科技成果,以科技赋能助力公正司法,努力建成集约高效、便民利民、智慧精准的现代化诉讼服务体系。例如,该院全面深化“一核多平台”智能新应用,全国首试5G网上庭审,推进全流程网上立审执,践行让群众“一次不用跑”诉讼新模式,全方位提升当事人诉讼体验。自成立以来,该院智慧审理平台访问量1168万人次,注册用户数230827,在线立案率99.91%,在线庭审率99.71%。

该院首创“点即达”智能短信送达系统,累计电子送达超36万次,案件覆盖率99.97%。

首创“E法亭”便民诉讼服务终端,打造群众家门口的5G法庭,已推动12个“E法亭”在粤港澳多地布设。

建成“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存储各类电子证据逾9400万条,促进电子证据真实、快速固定以及合理采信。

推出“E链智执”网上执行工作平台,首创在线传唤被执行人和在线申报、核对财产等举措,在线执行适用率100%。推出“E链云镜”智能执行分析系统,让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在网上“无所遁形”。

首创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推动38921件金融纠纷快审快结,促进数字金融高质量融通。

研发著作权纠纷全要素审判“ZHI系统”,实现区块链确权存证、侵权智能比对,文书智能生成完整度达95%,全方位提升在线审理质效。

注重裁判规则提炼

为网络活动划定边界

广州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多、地域跨度大。“一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案件,裁判结果却可能会让相关行业改变其交易模式和交易标准,个案的裁判规则意义影响深远。”张春和院长介绍。因此,该院特别注重加强互联网裁判规则提炼,以司法裁判方式划定网络空间活动的底线和边界,重塑清朗的网络空间秩序。

2019年9月2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周年之际,该院曾发布网络纠纷“十大典型”案例,引发外界关注。比如,针对网络交易中商家随意撤销促销信息放用户“鸽子”、用户以“虚假刷量”方式“薅羊毛”、消费者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等乱象,该院以惩罚性赔偿对商家进行规制,或注重适用诚信原则对用户进行制裁,以推动信用经济、法治经济发展。

该院依法制裁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辱骂他人、擅自使用他人肖像、姓名等侵权行为,加强网络人格权保护;注重通过裁判规范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数据行为,强化网络个人信息保护。

该院妥善审理了“梦幻西游”游戏装备被盗案,强调平台要发挥自治管理作用,依法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与数据安全。

2019年,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E互助拒付会员保障金案”,在该案中明确了网络互助与商业保险、类保险业务的区别,要求互助行业规范行业标准、准入门槛、监管规则等,寻求网络互助行业及会员权益保护的最大“公约数”。

2020年,广州互联网法院审理了“王者荣耀”短视频侵权案。该院针对源源不断上传的侵权视频,及时发出诉中禁令并适用于所有侵权视频,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该院还妥善审理了一批知名网络作品、电子竞技传播、网络游戏“换皮”、5G云游戏等涉网知识产权案件,以促进新兴业态规范发展。

创新模式化解纠纷

非诉讼方式占77.14%

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1-8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已受理案件达43402件,同比上升42.33%,仅依靠司法的力量很难满足当前庞大的解纷需求。因此,该院坚持“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理念,更加关注案件背后的社会关系与行业生态,倡导构建更加开放、包容、高效的互联网解纷生态,创新在线“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为互联网纠纷化解按下“快进键”。

2019年,该院上线了首个跨港澳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汇聚大湾区59个调解机构、1131位调解员,成功调处纠纷23775件,以跨部门、跨区域、跨系统的法律服务资源、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推进纠纷高效化解。例如,在歌手林俊杰诉广州胡桃里餐厅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中,该院确认了香港籍调解员在线化解跨境商事纠纷的效力,该案曾入选广东省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纠纷典型案例。

2020年,该院又推出“枫桥E站”解纷模式,将解纷站点直接设到互联网企业,实现“平台纠纷平台化解”。目前已在腾讯、阿里、百度等公司多点布设,调解纠纷500余起。

该院首创了在线交互式审理、在线联审、在线示范庭审、在线示范调解等四大审理模式,推进简单、同质化案件的批量、快速化解,相关经验在全国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进会上介绍推广。

此外,该院还联合行政部门、高校、行业协会、律所等30余家单位,建成“1+N”共治联盟。

通过不断凝聚社会多元共治“同心圆”,广州互联网法院以非诉讼方式化解的纠纷占到了结案数的77.14%,“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模式成效明显。

优化网络营商环境

提供优质司法保障

南都记者了解到,广州互联网法院在司法运行机制创新方面也举措频频。

例如,该院曾发布全国首个在线庭审规范性文件,为全国推广在线诉讼模式奠定了实践基础;作出全国首例妨害在线诉讼司法处罚决定,强化在线庭审秩序性、权威性;首创互联网司法信用报告制度,构建“五色信用”评价体系,累计发出司法信用报告超2000份……

为优化网络营商环境建设,广州互联网法院制定了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司法引擎的五年规划,发布民营经济“十大保护”举措,平等保护跨境投资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在湾区市场便捷高效流动。

该院参与创建的“AOL授权见证通”,5分钟即可完成涉外当事人身份认证与在线授权;引导跨境电商平台以用户协议等方式约定准据法,精准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该院协助大湾区20余家兄弟法院完成在线诉讼系统一体化部署,助力法院系统共同战疫,为推动复工复产提供司法保障;还紧急上线了全国首个5G虚拟智能“YUE法庭”,疫情期间审结案件数同比增长101.58%,以“不停歇”的审判活动构筑坚实的“网上天平”。

张春和表示,下一步,广州互联网法院将紧紧围绕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为互联网司法的“中国方案”贡献更多创新经验。

  知多D

  广州互联网法院部分创新亮点

◎全国首试5G网上庭审

◎推出“点即达”智能短信送达系统

◎推出“E法亭”便民诉讼服务终端

◎首创“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

◎推出在线纠纷类案批量智审系统

◎首创“E链智执”网上执行平台、“E链云镜”系统

◎研发著作权纠纷全要素审判“ZHI系统”

统筹:南都记者 李陵玻

采写:南都记者 吴笋林 实习生 葛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