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高铁!中国!

高铁大数据带你共赏中国图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雨亭 李润泽子 10-03 00:26

更多精彩扫码欣赏

朝发白帝,暮至江陵,人们对日行千里的要求从未止步。高铁横空出世,跟着350公里/小时的速度,人们可享受“早饮广州茶、晚尝北京鸭”的别样旅途。从0到全国里程3.6万公里,从0到世界高铁六成江山,超百亿人次旅客迎来送往,上百条线路演绎中国“流动”之美。

“坐着高铁看中国”,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用大数据,带你一览祖国“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美景;去看城市“经济动脉”如何织就1小时生活圈;邀你共赏中国高铁背后的日月迁徙,祖国新颜。

  看中国速度

3.6万公里银线,稳居世界第一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高铁成为透视我国国力和对外输出的名片。

世界高铁建设最早始于日本。1964年,东海道新干线在东京奥运会前开通运营,连接东京与新大阪。1990年以前,仅有日本、意大利和法国三国开通了高铁。中国的高铁建设于21世纪开始,却实现了由“追赶”到“领跑”的角色转换。截至2020年7月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达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阡陌纵横的高铁网,输送着国家强劲的生机脉搏,连接着星罗棋布的人群聚落,更新着城市乡村的风土面貌。从速度最快的京沪高铁,到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从首条高寒铁路——穿越冰天雪地的哈大高铁,到爬雪山过草地闯戈壁无所不能的——西北铁路“大动脉”兰新高铁,中国基建踱步千家万户,中国风情吸引世界目光。

  看神州色彩

八横八纵密网,开启秀美风光

纵横阡陌,五光十色。从“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到“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再到《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全国123出行交通圈”的蓝图,中国高铁线路密织成网,辉映各路风光。

搭乘号称“中国最美”的合福高铁,可感受300公里的山区时速,遍赏沿路22站诗情画意,一朝看尽巢湖、黄山、武夷山、三清山等山水奇景;跟着我国东西向最长高铁——沪昆高铁,可朝发申城,暮至春城,体验江南与岭南牵手相连;坐上北粮南运的“粮食班列”——哈大高铁,可以穿越东北平原粮食主产区,看金黄铺满双眼,共享粮食生产基地的丰收景象;踏上杭黄高铁,不到2小时的路程,就能领略一条拥有西湖、千岛湖、黄山等7个5A级风景区和超过50个4A级风景区的黄金旅游线。

高铁沿线旅游的“泉眼”接连涌动,旅游市场的空间格局得以延伸,广袤大地秀美风光的共享模式开启,激发了人们对出游的无限向往。

  看阡陌风情

百亿旅人往来,细述人间百味

行走四方,人间百味。网上订票、无线上网、自主选座、刷脸进站、高铁订餐等服务贴心便捷;“旅游专列”“带货专列”“助学专列”“复工专列”等特色线路提供多样体验。高铁发展背后,时空距离拉近,国人生活改变。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铁累计运输旅客超过100亿人次,比世界总人口还要多。今年国庆黄金周,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8亿人次,日均982万人次。10月1日为客流最高峰,发送旅客1509万人次,创疫情发生以来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

数节车厢承载乡愁,也装满了动人的记忆弧光。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70多岁的香港居民梁先生凌晨两点来到西九龙候车大厅,只睡了两个小时的他成为首批乘客,七旬“高铁迷”终于圆梦。今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武汉,全国数万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战疫结束后,武汉成了他们心中抹不去的一个烙印。国庆长假期间,一群医护人员乘坐高铁再回“战场”,到战斗过的地方再走一走、看一看。

  看故土新颜

前方路加速达,更新家园气象

穿山过隧,城市升级。如今,“大国重器”蜕变为“国民交通”,城市功能迭代、空间演变,居民生活与工作方式也不断变革。今年8月发布的《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数据显示,我国高铁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覆盖率由2012年的28%扩大到2019年的86%,除拉萨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均已通高铁。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内2小时畅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间实现1000公里4小时通达、2000公里8小时通达。

曾经,从粤西的湛江、粤东的汕头到广州,走高速公路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如果遇到交通堵塞,更是苦不堪言。如今,从广州南站出发到汕头潮阳站,仅需两个半小时左右。从广州南站到湛江西站,也只需3小时。早上出发,中午就能脚踏细沙,在海边尽情戏水。

  看一路繁花

新基建一体化,涌动热土热浪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以“高铁”为翅膀,国内大循环、湾区经济、长三角一体化、脱贫攻坚、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得以更快推进。

上海姑娘小刘没有想到,高铁开通后,自己从小生长的闵行区华漕镇商厦林立,仿若另一个“徐家汇”。依托高铁虹桥枢纽,越来越多企业将总部设于虹桥商务区,将制造基地挪至长三角城市。

借力高铁,沿途经济明珠超速腾飞。乘坐广深港高铁,大湾区城市经济集群尽收眼底;搭载杭黄高铁,可看浙皖两省“一线牵”,赏一体化都市圈,观区域城乡联动;上了京广高铁,可一日贯穿南北咽喉要塞,和郑州、武汉、长沙等沿线枢纽对话;即将开通的沿江高铁,将带你感受长江经济带飞速发展,区域间人才、技术、信息快速流动的欣欣向荣景象。

伴随高铁全面贯通,县域经济也不断增长。以地处浙西北的淳安县为例,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后,2019年1-11月,全县民宿接待过夜游客328.27万人次,实现客房收入4.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96%和27.25%。

  看一往无前

华夏貌大局观,携手逐梦路上

心有蓝图,逐梦起航。有一群人,以高铁为眼,观察中国变迁。工程设计师牛先生是一位资深“高铁迷”。今年2月,他利用卫星地图,在网上发布了自己制作的第一条高铁线路3D视频,以俯瞰视角,用7分钟飞过西安北站至成都东站的高铁线路,穿过巍峨的秦岭山脉、直入丰饶的四川盆地,我国南北地势风貌和盘托出,格外震撼。

半年前,牛工偶然进入到一个高铁迷的交流群中,成为了高铁“发烧友”。他通过对全国高铁线路进行统计,梳理出每条线路和站点的具体位置,在卫星地图逐一标记。两百多条视频一镜到底,展示了华夏儿女生生不息、前行不止的奋斗精神。一条条“银线”串起大城小镇,绘就一幅高铁壮丽图景,铸成华夏大地的坚实脉搏。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采写:南都记者 张雨亭 李润泽子

数据来源:国际铁路联盟、中国铁道年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统计公报、世界银行《中国高铁发展报告》、其他公开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