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逐年增加中考体育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水平
2022年力争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将迎来重大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文件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同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10月16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解读时透露,目前教育部已经成立专家组正在进行全国各地体育中考工作的系统梳理。美育中考的试点也已经有了相当基础,下一步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我们长期以来对学校体育和美育存在着一些忽视的倾向,这里面原因非常复杂,包括评价体系的影响,但是更重要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很多人对体育和美育的价值缺乏认识。”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认为,这次文件非常清晰地界定了学校体育和美育在整个教育乃至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
“这本身就是一场移风易俗的思想观念的革命。”王登峰说,不仅是学校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要认识到体育或者学校体育包含的内容已经极大的丰富。同时,全社会要改变对体育价值和意义的认识,把体育从过去理解的片面的身体活动上升为一个培养人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涉及到意志品质、健全人格和人际交往,乃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载体。
据他介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主要涉及三大方面:教会、勤练、常赛。
从“教会”来看,王登峰指出,过去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把体育课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什么,或者要教会他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作为教学的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二年级,我国有14年的体育必修课,但很多人却一项运动技能都没有学会。
此次文件明确提出学校体育要立足于教会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课和语数外是一样的,如果体育课要教会这些知识和技能,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必然还有课后的练习。”王登峰进一步解释,因此,勤练就意味着学校体育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组织经常性的课余体育训练、课余体育锻炼,要让学生熟练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南都记者注意到,文件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要将体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修满体育学分方可毕业。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同时还要求学校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组建体育兴趣小组、社团和俱乐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常规课余训练和体育竞赛。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
“如果没有体育竞赛,体育课就上得不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文件明确把“常赛”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要求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令营)制度。
在王登峰看来,这可能是最出乎大家意料的,未来学校体育本身就包含了竞赛。
“很多人认为体育竞赛是少数人的运动,而这次中办、国办的文件把面向人人的体育竞赛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体育课就包括体育竞赛,如果没有体育竞赛,体育课就上得不完整。”王登峰说,因此,体育竞赛未来不是班里、学校里体育好的人的事,而是学校里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参与的一件事,就像学完语文要考试要写作文一样,学完体育一定要参加体育竞赛。
学校体育竞赛将如何开展?
王登峰解释道,从目前情况来看,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竞赛的体系并不完善,但是最近这五年有了一点明显的改观,即校园足球的增多。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了27000余所校园足球特色校,对校园足球特色校的要求是每周体育课要拿出一节课来教足球,而且要组织经常性的课余训练和从班级内部开始的足球竞赛活动。
“工作开展以来效果非常明显,这些校园足球特色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比非特色校有明显的提升。”王登峰说,下一步可能基本就按照足球这样的模式来组织规划推进校园体育竞赛体系。他还透露,近期可能会先出台一个足球项目的竞赛体系建设的方案,随后篮球、排球和相关的涉及到学生的体育竞赛活动体系也会相继出台。
体育中考逐年增加分值
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水平
南都记者注意到,文件对体育和美育对学生综合素质乃至升学的影响也作出明确规定。文件提出,推进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
同时,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客观公正评价。
王登峰表示,这次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中考的方向,而且要进一步扩大它的分值和影响力,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据他介绍,目前全国有一个省,云南省已经做到了从今年开始体育中考跟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都是100分。目前教育部已经成立了专家组,正在进行全国各地体育中考工作的系统梳理,同时加大力度推广云南省的经验。此外,专家组也已经开始启动体育素养在高考中应用的研究,尽快在总结体育中考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体育高考的意见和建议。
王登峰说,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美育中考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云南省从今年开始要增加到40分。
“这个试点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下一步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王登峰说。
启动体育和美育新课标、新教材
南都记者注意到,两份文件对体育和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场地设施建设也作出了明确要求。各省(区、市)要制定学校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学校体育美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
“也就是到2022年要建立一支强大的,符合学校体育美育要求的体育教师队伍和美育教师队伍。学校的体育、美育场馆设施器材要能够基本满足学校体育、美育教会、勤练、常赛、常展的要求。”王登峰说,师资不足、场地不足这两个方面一直是老大难的问题,这次提出三年行动计划,不是做规划,而是要完成这两个文件所提到的到2022年的目标。
据他介绍,为落实两份文件,下一步教育部将在全国陆续推出一批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做得很好的典型,这是为了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让大家了解加强学生体育和美育工作,并不是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更不会影响文化课学习的成绩,反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同时,教育部还要求各地从现在开始推进体育、美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教育部教材局、基础教育司等会一起对体育、美育的课标、教材以及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培训等开展一系列工作。“课标的修订已经启动,教材的编制也即将启动,很快就会有体育和美育的新课标、新教材,同时我们会加强对体育、美育教研员和体育、美育教师的培训,推进整个体育、美育教学的改革。”王登峰说。
采写:南都记者 吴单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