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做减法+智慧政务让广州公安行政审批全国最快

近日,广州警方召开广州公安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发布会。据南都报道,近年广州公安审管部门大力实施简政放权、便民利企,精简申办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助力广州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目前,已实现193项公安行政审批事项100%网办,其中190项办事“不用跑”;134项行政许可共计4502天法定时限已压缩至196个工作日,办理时限压缩率达95.65%,可即办率八成以上,广州公安行政审批速度全国最快。
公安部门涉及的日常事务可谓繁杂,无论是居民个人还是企业,平日都免不了要与其打交道,这种频密的互动也使得公安部门成为民众体验一个地方营商环境的窗口部门。办事是否快捷、沟通是否方便,每个人对此都有体会,所以,公安部门在改善营商环境的努力颇具参考意义。除了据此来评价公安部门本身的工作,还可超越个案,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如何,大抵可以从中管窥一二。
广州公安是如何做到行政审批速度全国最快?从媒体披露的内容不难看出,大致可总结为两点。一是做减法,即简政放权。全市公安机关推进“四减”,在减环节、减材料、减跑次、减时限上做出努力;其次是“四免”,即在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免提交,政府部门形成的业务表单数据原则上免填写,可用电子印章的免用实物印章,可用电子签名的免用手写签名上改革作为。“四免”的成效显著可见——先后取消了市级证明事项70项,为市民办事精简申办材料209种。
简政放权是一个系统工程,过去人们觉得办事麻烦,一个突出的表现在于要填写的表格、要提供的材料太多太杂,这其中有多少证明事项是非必要的,有多少又可以通过电子方式来替代,简政放权就是要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需要的证明材料少了,该省去的环节省了,既对公安部门是一种减负,必然也改善办事人的体验。
二是智慧政务的探索实践。广东营商环境近年之所以得以快速改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顺应技术革新的大趋势,增强了互联网思维。目前,广州公安近300项高频民生事项已接入“粤省事”“穗好办”等平台。从网站到微信公众号再到手机APP,立体化的网上服务体系给用户带来了看得见的便利。而在线下,互联网思维同样没有缺席。广州公安部门打造了覆盖全市的自助办证服务网络,共投入460余台自助办证终端,其中300余台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
让机器尽可能地解决老百姓的难题,网办覆盖+自助终端,给政务服务装上了效率的翅膀。多渠道、立体化的工作模式意味着人们可以按需选择,不仅如此,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公安部门如今也会提供可选服务,比如,过去居民办证往往要一办一取,如今公安部门可提供快递送证服务上门。这样一个小小的改变,不是依靠技术推动,而是服务思维带来的意外收获。像建立“急事急办”“长者优先”通道、配套建设母婴室便民设施等,皆是差异化服务理念结出的果实。
广州公安行政审批效率在全国范围内的高光表现,得益于该部门的持续探索,同时也有赖广州乃至广东整体营商环境的改善。数字政府的高效、平稳运行,政府服务热线有求必应,皆为其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国家发改委上月底发布《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广州入选全部18项指标领域标杆城市,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但改善营商环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近日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每年10月15日定为“广州营商环境日”,服务有态度,技术有把握,相信广州的营商环境今后会有更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