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厕所革命”扎实推进,万座公厕展现文明底气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11-05 01:10

小厕所,大民生。广州市自2018年开展“厕所革命”以来,原计划2240座公厕的建设升级任务,截至2020年11月3日已完成4133座,超额完成1893座,完成率高达184.5%。目前,全市各类公厕数量达11277座。

城市治理以细节取胜,公厕作为市民日常所需的最基本公共基础设施,对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体验感有着不小的影响。于城市而言,在一众基础设施之中,厕所的供应充足、安全卫生与便捷舒适,不如花坛装点般亮丽,不似灯光工程般亮眼,亦没有地标建筑的打卡网红效应,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也是城市治理中绕不开的民生服务细节。

习近平总书记对“厕所革命”这项基础性民生工作高度重视,曾经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广州自2018年开展“厕所革命”三年计划,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其间除了确定厕所的新建与改造目标之外,还致力于推进公共机构的厕所共享,并开发了公厕云平台,以科技连接民生工程的最后一公里,重视程度与决心可见一斑。

三年之期将至,验收成果的时候到了。广州提前一个月以184.5%的完成率超额完成厕所建设任务,从数量上看,成果可喜。当然,“厕所革命”最讲究的从来都不是面子,而是里子,厕所的数量重要,厕所服务的质量更重要。据官方数据,目前,广州已为3705座公厕配置了“七小件”,3372座公厕免费为如厕群众提供厕纸、洗手液,1002座建有第三卫生间,571座建有母婴室,92%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以上,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率90%以上,中心城区步行20分钟均能找到公厕。这一数据,相较于2013年“占领男厕所”运动发起人李麦子统计的广州男女厕所比例1.79:1,或与2018年南都对60座厕所进行综合测评时发现的只有少于一半厕所提供厕纸和洗手液相比,服务质量上已有很大进步。在满足男女厕所配比和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如何确保公共机构共享公厕的供应,如何完善服务体验,包括梳妆需求、哺乳需求、多元人群的需求等等,都还有再进一步的空间。

往长远看,“厕所革命”的下一步,是在服务到位的基础上发展出不同的厕所文化。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出自身的厕所文化,例如,日本的“厕所博士”,澳大利亚的“厕所地图”,以及法国的“伸缩公厕”。广州的“厕所革命”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亦有了厕所文化的雏形。例如,猎德休闲广场的公厕,以青砖灰瓦镬耳墙的岭南建筑风格增添了文化气息,功能上亦契合广州的气候;而处于都市中心、聚集着高压力人群的太古汇,二楼厕所则在基础功能之外照顾到用户的发呆、哭泣等情绪需求,以亲和性材料与绿植打造心理疗愈私密空间。这一切都与广州本身偏好实用、内敛低调的气质相契合。

“厕所革命”的三年计划已近收官,但“厕所革命”不会结束。这是一场需要长期延续、维护,关乎城市治理与城市文明的革命。对广州与广州市民而言,这场革命至关重要,比起经济数据,从这过万座公厕开始,展现城市文明的底气,向世界发达城市看齐,也许是个不错的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