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峰:相遇的每一份感情都是最难的,所以珍惜万分


连续一个月唱18场演出,吴青峰说这次的演唱会有每天都在生长的感觉。 摄影:吴仲伦

摄影:吴仲伦



如果“爱”只代表“爱情”就太狭窄了。上册的隐性主题是“海”,是空间轴的,下册的隐性主题是“经历”,是时间轴的。是两个不同象限的对话,成了立体的“一与一”。
听到他们的编曲时,不但会大叫“这就是我想要的”,还会惊叹“甚至超乎想象”,就像我期盼了一个美景,可是我从未有机会旅行,一旦踏上了,发现眼前世界比任何眼见过的照片更梦幻美好一样。
连续一个月唱18场演出,有时候就是有Daily Show才有的体验,跟以往演唱会感觉很不同。以往演唱会有一种准备好了,演出两三场给你看,这一次有一边演出,演唱会每天都在生长的感觉。
相遇
诚实面对感受,旋律自然产生
作为创作人,青峰帮很多歌手写过歌,其他人来唱是一种味道,他自己唱这些又是另有情趣。《册叶一:一与一》就是把这些歌曲重新编曲、录制,上册是他与诗人相遇,下册是他与作曲家相遇,同时又是一次和歌迷的相遇。
南方都市报:《册叶一:一与一》的主题概念,最初是怎样生发的,为何这样定名?
吴青峰:过去几年一直在整理自己以往的作品,很多作品真的就是在整理的过程中,像尘封的册叶一样翻飞了出来。很多歌自己很喜欢,但不曾自己诠释过,就在这次挑了一些发表。挑选的十六首歌,分为两半,一与一,上册挑选的,是遇到一位位诗人,而我谱曲;下册挑选的,是遇到一位位作曲家,而我填词,跟这些人的合作,让我的音乐充满更多可能。
南都:上册的作词者都是诗人,你和诗人间是怎么沟通的?从作曲者和演唱者的角度,你会考虑接受度和传唱度的问题吗?
吴青峰:这些诗人的作品大多来自音乐剧或电影,所以其实还是诗与剧情给我的感受优先。接受度和传唱度,是一件想了也没用的事,诚实面对自己拿到这些诗的感受,旋律也就自然产生。
南都:不少歌迷认为《册叶一:一与一》艺术性很高,仿佛做成了声音实验,你个人是怎样考虑的?
吴青峰:一直以来做音乐的过程中都是充满实验。跟秀秀(徐千秀)还有铁哥(刘胡轶)合作最有趣的就是,我们不像很多做音乐的过程中,会给出“reference”参考的歌曲,如同《太空人》的过程,我们完全从demo的角度出发,没有任何范本,根本没有参考的曲风,也并非为了实验而实验,就是顺着彼此对歌曲的想像,充满着许许多多对每一首歌的讨论跟尝试。
南都:有细心的歌迷分析,《册叶一:一与一》上册是相遇,下册是爱情,是想对了还是想多了?
吴青峰:并非想多,而是想窄了。如果“爱”只代表“爱情”就太狭窄了。上册的隐性主题是“海”,是空间轴的,下册的隐性主题是“经历”,是时间轴的。是两个不同象限的对话,成了立体的“一与一”。
南都:你给自己的简介是“歌颂者”,从《太空人》到《册叶一:一与一》,这个“歌颂者”越来越自由了吗?
吴青峰:“歌颂者”最终都脱离不了歌颂自己的内心,我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在音乐里我一直都蛮自由的。
南都:从创作的角度,为他人的诗歌谱曲,和与自己直接创作相比,有没有遇到哪些困难?
吴青峰:都还蛮顺畅的,最难的是遇到没感觉的,那我就不会写,不会勉强自己,所以有写出来的,都是有感觉的。喜欢的诗歌,读着读着,旋律就出来了。
南都:上册8首歌有4首是李格弟的作品,这个高比例是特别的选择吗?
吴青峰:跟李格弟历来的合作最多,因此能选的资料库本来比例就高。她本身是一个非常有音乐性的诗人,早在《各站停靠》时请她念诗,我只跟她讲大概的段落,她听着音乐一次就OK,完全不需要调整,她对音乐的感受很强,读出来的诗是真正的音乐。通常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许也代表你身体里本来就有那样的表达方式,所以物以类聚。
南都:《最难的是相遇》这首之前许茹芸唱过的歌曲,你自己重新演唱,有哪些感悟?
吴青峰:我这次选曲时,有意选了很多让我感受到“海”的歌,我很难说真正最难的相遇是什么,我认为身边相遇的每一份感情都是最难的,所以都珍惜万分。
南都:你觉得《阿兹海默》里,迷惘和悲伤的色彩更浓厚还是“回忆的甜美”更重要?
吴青峰:它们之间的情感落差最重要。
共振
让自己接受别人的冲击,有趣
吴青峰说上册的隐性主题是“海”,8首歌像是充满空间性的海上见闻故事集,同时联想起这些歌出现过的戏剧场景,就会有更多的共振和共鸣。此番吴青峰自己重新录唱,有很多属于他的细节和心思。
南都:诸如《费洛蒙小姐》是为舞台剧《踏青去》写的,这样的命题作文和自己的主动表达有哪些区别?
吴青峰:所谓的命题作文,你要是不能读到令你兴味盎然、或是深有同感的内容,你还是无所适从。我从徐堰铃的剧本与歌词,感受到我能感受,并且有共鸣的内容,虽然未必是她写词的初衷,但那是我的直观,也包含了共振,能有机会去让自己接受别人的冲击,是很有趣的。
南都:在编曲上《费洛蒙小姐》有黄梅调和摇滚等多重元素,是怎样把多种风格融合到一起的?
吴青峰:这首歌词就像剧本的一部分,包含许许多多角色的个性——有全知观点的说书人、有街头巷尾的窃窃私语、有审判吆喝的群众激情,有内心深处的哀凄诉说、有总结归纳的提升描述,中间还直接引用了歌词里用来比喻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同的情绪,自然会有不同的表达。这也是舞台剧歌曲让音乐可以很戏剧化的张力之一。
南都:《沙滩上的佛洛一德》这首歌的编曲是带有一点异域风情,更多是编曲人徐千秀的想法吗?你们有哪些沟通和共识?
吴青峰:完全是徐千秀的想法。我只有提供我一开始的钢琴demo,他保留住每个钢琴的旋律线(像是那些无止境的下降半音或半音装饰音),每个demo里和弦变化的节奏感(像是一些断点跟拍点),我什么也没说,就让他自由发挥,然后就收到了这么疯狂的编曲,让我跟着唱得摇曳不已。录制时是自己在家,录完简直太喜欢,秀秀跟小洋(钟承洋)一直都是如此,我不需要跟他们沟通什么,可是他们就是会读出这些歌在我脑海的样子,我十几年没有做到的遗憾,听到他们的编曲时,不但会大叫“这就是我想要的”,还会惊叹“甚至超乎想象”,就像我期盼了一个美景,可是我从未有机会旅行,一旦踏上了,发现眼前世界比任何眼见过的照片更梦幻美好一样。
南都:这次的编曲有徐千秀,有钟承洋,也有你自己,你们之间是怎样分工和取舍的?
吴青峰:基本上制作人是徐千秀,所以就是他来分配决定每一首找谁编曲。本来我不打算编曲,但《我会我会》是因为有一半是我新写的旋律,而新写的过程中就想这么表现,所以交出demo就是现在大家听的样子,也就保留下来了。
南都:《我会我会》给人声做了特别处理,这样的手法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吴青峰:表现现代人的各种示爱方式,或许不会是当面,而是透过各种方式的“传输”:传输过程中,彷彿有自己的唱诗班,也会有失真的现象。最后一段和弦都掉出调性外了,但这是我感受到某种现代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南都:《穿墙人》中间突然变调,有种突然转向日式摇滚的感觉,这么强烈明显的转调有什么特别的指向?《低低星垂》里化用了肖邦和拉威尔的两首曲目,是有对生死的寓意吗?
吴青峰:这首诗本来就有突破的意涵存在,我怀着像“游戏破关”去面对人生一样的心情去写,自然而然就这样了。我不会特别设计转调的,但写着写着就会自己转调了。这不是很重要,那是气氛使然,不是技术先行。《低低星垂》在几米音乐剧《向左走向右走》就是一首终曲,所以我化用了这两首古典乐曲,都是“挽歌”,音乐上的比喻而已。对生死没什么特别看法,都是生命现象,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吴青峰回答着调歌迷提问
关于吴青峰和《册叶一:一与一》,着调(微信公众号:chtune)歌迷有属于自己的疑问,着调特别征集问题,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接近彼此。
.你在社交平台上回复歌迷的提问,和歌迷聊天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最喜欢和歌迷聊什么呢?
吴青峰:就跟朋友讲话没啥两样的啊,有共鸣也会有落差,有开心也会有情绪。聊什么都还好,只要讲话有礼貌就行,一般我不太爱谈论太私人的事情,不管是我的或是他们的。所以部分观众会不断私信自己的私事给我,或是用过度亲密的口气甚至活在自己虚构的情节,曾经有一些虚构情节演变成谣言,我认为不太好,这类型的我会封锁。
/当被问及什么时候可以见面时,你回答说要看“世界的安排”呀,你对2020年世界的安排有什么感悟?
吴青峰:疫情开始时,因为多数人的行动被限制了,读了一些文章提到,各个地方的河水、环境都变干净了,动物也敢在更多地方出没。我感受到我们人类的渺小与自大,我们是地球的过客,别忘了,地球、水、空气,没有任何一个人都行,甚至更好,而我们这些自大的过客,可千万别再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主宰了。
0你说自己动不动就躺在床上十几个小时,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呢?
吴青峰:我觉得你好像每天都在刷我的留言回复似的,怎么我回过什么都知道,哈哈哈。今年上半年没有工作时,我几个月在家不出门,看想看的书,听想听的歌,做点功课,在工作室做音乐,偶尔运动,然后累了去睡觉,大概是这样吧。感觉没做什么,但其实真的永远看不完、听不完、写不完。
1我有朋友留言说,“第二张专辑比第一张要求的门槛高好多”,你是要求你的粉丝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吗?
吴青峰:我也有朋友跟我说《太空人》太实验了,反而这张比较好入口。所以见仁见智吧。感受就可以了,没有什么门槛的其实。其实也不用把“艺术”想成什么太束之高阁的东西,多的是表达能力不好语焉不详因此说自己是艺术的作品,像我,哈哈。
2有认真的粉丝制作《吴青峰歌词中的文学与哲学》来深度解读你的歌,你看到之后有哪些触动?
吴青峰:看到还没有人发现过的小秘密时会惊呼,但也看到很多误解,像是有人说《痛快的哀艳》是因为看了加谬的《鼠疫》写的,但我其实至今尚未看过《鼠疫》,何况那是我大三写的歌啊,我那会儿不看任何课外读物,看书都是为了考试,那首歌真的只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小时候还蛮容易掉入某种情境的。
3想知道你的大脑是什么构造的?
吴青峰:你觉得我知道吗?
4最近和鱼丁糸的团友们有什么沟通吗?
吴青峰:远端观察他们的各种创作,偶尔搅和讨论一下,尽量先不插手。上次《沙发里有沙发Radio》我太早介入,结果又太快写完旋律线,有点干扰其他人创作的可能。
5请推荐一些你最近喜欢的书和音乐或者电影?
吴青峰:回答问题的当天在读《2081:冯内古特的短篇小说全集》,在听Yellow的《浮世击》、许含光的《从夜晚开始从夜晚结束》、史特拉汶斯基的《彼得鲁什卡》,前阵子看了《智能社会:进退两难》发人深思。
6“16叶 演唱会”正在举行中,可以和无法去到现场的粉丝分享一下这次演唱会的感受吗?
吴青峰:每一天的感受都不同,这种连续一个月唱18场演出,有时候就是有Daily Show才有的体验,跟以往演唱会感觉很不同。以往演唱会有一种准备好了,演出两三场给你看,这一次有一边演出,演唱会每天都在生长的感觉。
特别鸣谢着调歌迷:袋鼠、原子、十一、Yeung、海洋、伦、青羽、一块猪古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