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中新广州知识城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知识城全力打造“三集群两高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莫郅骅 11-12 01:00

中新广州知识城未来15年将全力打造“三集群两高地”。 通讯员提供

南都讯 “广州知识城项目在前期中新双方合作基础上,于2018年11月正式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目前已成为中新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亮点和新方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平台。”11月11日上午,商务部举行中新广州知识城(以下简称“知识城”)专题线上发布会,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彭刚如是评价知识城奠基十年来的发展成绩。据悉,这是知识城首次在北京亮相高规格新闻发布会。

南都记者从会上获悉,历经十年发展,知识城已经建设形成全球顶尖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化集群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建成全国唯一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统一管理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元素最集中的高地,正在全力建设中国纳米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产业化高地。根据规划,到2022年,国家知识中心建设初见成效;到2035年,知识城营商环境位居国际前列,宜居宜业新城全面建成,知识城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当天,发布会详细解读了《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阐释知识城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工作重点等内容,谋定知识城的未来15年规划。商务部亚洲司司长彭刚,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陈越华,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黄埔区区长、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

今年是知识城第一个十年建设的收官之年和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两周年,硕果累累。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在发言中表示,知识城已成为中新合作高地、战略发展高地、创新创造高地和宜居宜业高地。

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编制《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规划》提出了“4+1”的战略定位,即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知识城未来15年将着力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

赋予知识城更大的改革自主权

随着《规划》正式印发实施,如何研究制定支持知识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成为广州市官方层面的重点工作。对此,陈志英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规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

陈志英称,广州将全面加大对知识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这主要表现在对区域改革、用地管理和财税支持上。

一方面,要赋予知识城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全面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知识城试点,支持试点实施香港工程建设审批模式,深化“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区块链+商事服务”等营商环境改革。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知识城的用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支持用地规模单列,承接省级用地报批审核权限,探索混合型产业用地供应新模式,推动跨省域购买补充耕地储备指标和水田指标。在加强财税政策支持方面,建立知识城专项发展资金,落实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等金融服务。

而作为创新创造高地,坚持创新始终是知识城发展的第一动力。陈志英表示,要全面推进知识城的创新驱动发展。

在科研发展方面,要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培育高水平研发机构,集中力量打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重点领域创新平台,推动建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区,优化提升科技创新全链条。

在产业发展方面,要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健全产业孵化育成体系。鼓励两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在知识产权发展方面,要加快中国(广州)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积极稳妥开展知识产权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创新,更好发挥知识产权法院、仲裁院、公证处等多元化调解机制作用。

在高端人才发展方面,要争取外国高端人才审批权限,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金融、建设、规划、设计等领域专业人才备案后提供服务,持续优化子女教育、社保医疗、住房保障等人才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范敏玲 刘守华 钟飞兴 陈聪 李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