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成“病猫”遭遇维权难,无视媒体监督何以提升营商环境
当记者采访设备被抢,选择报警维权后,处置民警却反问:“如果你那么厉害,你就自己处理好不好。”这一幕发生在海南海口,据新海南报道,记者陪同事主秦先生到比亚迪售后服务中心进行正常的采访活动时,在亮明记者证、表明采访来意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不仅阻挠采访,甚至还出手抢夺记者手中的摄像设备,最后拿着设备扬长而去。而记者报警后,民警现场调查情况时就作出了上述表态。
这本是一起正常的采访活动,秦先生的公司去年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可一年多的时间里,新车成了“病猫”,车辆突然熄火断电的故障,车子反复进厂维修,仍没有解决。而从购车之日起,“汉腾”汽车的售后维修服务均由比亚迪售后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可见,秦先生选择求助媒体正是因为对此事心生疑窦,为何新车反复进厂检修,问题却解决不了?而媒体选择秦先生的案例作为报道选题,也自然是因为此事具有公共性,了解事件原委,为遇到相关问题的公众提供指引,推进问题解决。
然而,都2020年了,居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抢走了采访设备,采访本身就不存在了。设备不过是载体,只要事件在,采访就会在,真正重要的是采访所代表的公众知情权利,它没法被抢走。比亚迪售后工作人员抢走采访设备正好说明了其对来自外界监督的不习惯,采访是给利益相关方一个解释的机会,而阻挠关闭的是对话的窗口,引发的是二次舆情,在原有的汽车维修问题上叠加了舆论应对问题。须知,服务行业不是闭门造车,必然会发生各种来自外界的投诉和疑问,而衡量一个服务商家的优劣,某种程度上就是看其如何面对和处理外界的问题和监督。换言之,一个成熟的服务行业,不仅需要良好的服务质量,还需要直面舆论监督的态度。
不得不说,警方的处理令人大跌眼镜。面对记者的报警,海口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金盘派出所的民警先是“指导”了记者的业务:任何场所不要拿着一个记者证,你就走来走去,接受采访是负责人才能接受,这是个规矩。随后竟然软威胁了机器被抢的记者:“如果你那么厉害,你就自己处理好不好,要接受双方调解。你们认为是案件,我们认为可以调解,你可以上诉啊。”然而,真正的问题难道不是采访设备被抢了吗?真正的调解态度不应该是确认事件经过,确认过错方,帮助找回被抢机器吗?自己能处理还用报警求助吗?民警的一番表态好像暗示记者采访变成了过错行为,这绝不是应有的调解态度,也不该是履职的态度。
由于海南的特殊地位,本次事件更加值得思考。在今年施行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确认了为优化营商环境所必需的保障,包括了市场环境、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等方面。而今年6月1日才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提到了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要创一流,就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这个环境不应排斥消费者的维权,不应排斥来自社会的监督。同时,一个优质市场环境的形成也需要他律的监督,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履责,形成有效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在本次事件中,最应关注的汽车维修问题不了了之,核心议题反倒变成了围绕着采访设备警方和记者的矛盾。不仅秦先生投诉汽车频繁维修的问题没有得到一个说法,工作人员抢夺采访设备也因最终归还设备草草了事,孰是孰非,没有定论。整个事件应对过程中,表现出的对媒体不友好、对消费者维权不重视、对警务职责不作为,都是对海南创一流营商环境的极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