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逾400万贫困劳动力在粤就业
省内41万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未就业动态清零

南都讯 记者陈燕 梁炜培 12月16日上午,广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脱贫攻坚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在稳岗就业方面的情况。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级巡视员郑朝阳介绍,截至目前,省内41万名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实现未就业动态清零。据扶贫部门数据显示,目前外省在粤贫困劳动力约387万,其中扶贫协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区在粤务工贫困劳动力达220万人,约占外省在粤务工贫困劳动力总数的六成。
有意愿和能力贫困人员
可100%享受就业创业服务
省内就业扶贫攻坚方面,郑朝阳表示,近年来,广东全省人社部门深入推进实施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八项行动计划”、“就业扶贫十条”,确保有就业创业意愿和能力的贫困人员100%享受就业创业服务,符合条件的100%享受扶持政策。今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人社、扶贫部门联合实施“就业扶贫助复工和劳务协作再加力行动”,多措并举、全力帮扶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
具体措施方面,广东深化区域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积极发挥珠三角结对帮扶粤东粤西粤北的机制优势,密切加强人员求职信息和岗位需求信息的定向对接。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基地创建,加大有组织输出和接收力度。开展“南粤春暖就业服务”“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帮扶”等系列活动,优先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截至目前,广东省外出就业贫困劳动力达27.9万人。
加强本地岗位开发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对不适合外出就业的,通过积极协调企业将简单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延伸到乡镇、村居设立“扶贫车间”,以及开发保洁、保安、护林等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开展兜底帮扶,帮助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省共建成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1103个,累计开发1.78万个公益性岗位,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实现动态清零。
实施三项工程特色培训促进技能就业。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及“农村电商”“乡村工匠”等特色培训项目实施,根据贫困劳动力培训需求,积极开展送教上门、送教下乡等订单式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并帮助就业,近年来累计培训广东省贫困劳动力42.9万人次,着力帮助贫困劳动力提升技能,实现素质就业。
带动中西部91.7万
贫困劳动力返粤返岗
省际劳务扶贫协作方面,广东密切联系对接中西部扶贫协作省区,加强统筹协调、突出协作重点,聚焦劳务对接、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领域,实行“一省一策”,通过省市县多层次对接帮扶、多地互派劳务协作工作机构等方式,着力提升就业服务精细化水平和劳务协作组织化程度,全力帮助外省贫困劳动力出得来、稳得住、融得进。
广东积极推进组织来粤就业。从供求对接、组织接收、培训教育、服务管理、权益保障、政策扶持、生活配套7方面建立无缝对接机制,积极引进受援地贫困劳动力来粤就业。近年来,累计帮助四省区新增转移来粤45.9万人。在疫情关键阶段,联合输出地加大“点对点、一站式”有组织输送力度,共开行扶贫返岗专列12趟,省际专车2700余班次,精准接送超过8.9万名外省贫困劳动力返粤返岗,示范带动中西部91.7万名贫困劳动力返粤返岗。
全力帮助在粤稳定就业。推进实施“促进就业九条”,加大稳岗就业扶持力度,政策覆盖所有在粤贫困劳动力。强化稳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机构积极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失业登记、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权益保障等全方位服务。针对疫情影响,省市联动多次到企业开展“送政策、送资金、送技工”活动,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稳定就业岗位。近年来外省贫困劳动力入粤就业规模年均呈两位数增长。
创新实施项目带动就业。将“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导入省际扶贫协作,近年来共联合中西部省区培养粤菜师傅1.1万人,培养家政服务人员3万余名,广东省技工院校累计招收对口帮扶地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4万名。充分利用扶贫产业带贫机制,加大就业扶贫载体建设力度,提供适合岗位吸纳当地贫困劳动力。据扶贫部门统计,近年来共建产业园147个,援建扶贫车间711家,共吸纳近3万名贫困人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