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行交出扶贫大考高分答卷


专题
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广东中行在扶贫投入上依然竭尽全力。该行辖内16家单位定点帮扶的69个贫困村均已达到出列标准,建档立卡的1974户5300多名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国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超40亿元,当年新增超12亿元;全行员工消费扶贫累计金额超3900多万元,人均帮扶超过1600元;先后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授予“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等奖项,在省直和中直驻粤单位定点扶贫考核综合评价中获评等级为“好”,在人民银行广州分行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效果评估中获评等级为“优秀”,另有7个扶贫队和20多名扶贫干部获各级扶贫和党建表彰……这是截至2020年10月末,广东中行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取得的阶段考成绩单。
这69个定点扶贫村,是他们的扶贫主考场
据了解,广东中行共有16家单位承担了全省69个贫困村的定点扶贫工作。这些难题遍布的贫困村,就是广东中行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的主考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广东中行人的身影。
在解决增收难题上,广东中行以产业扶贫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光伏项目等,有力地支持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自2016年至今,广东中行共向帮扶村直接投入资金和折合物资近千万元,实施帮扶项目近800个,引进帮扶资金7000多万元。
在解决民生难题上,广东中行各帮扶行在村基础设施修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大石村,云浮中行帮助拆除危、旧房79间,改造危房27户,为7条自然村实现了村道硬底化;在俊昌村,茂名中行帮扶完善水底桥、村服务中心维修等基础设施。
以金融为墨、科技为笔,扎扎实实做好金融扶贫“必答题”
如何激活金融扶贫的动力引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广东中行党委书记、行长李瑞强认为,要坚持融合金融与科技力量,赋能扶贫攻坚。
一方面,广东中行充分发挥金融扶贫国家队、主力军作用,推动金融扶贫政策落地。该行加大扶贫及涉农信贷投入,大力推广“名优特新惠农贷”,今年前10月,累计为830多户农业企业提供贷款支持近54亿元。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支持阳江、云浮地区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为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启动资金支持。截至2020年10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940多亿元,较年初新增140多亿元,增幅18.26%;国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超40亿元,提前超额完成总行下达的金融扶贫信贷计划。
另一方面,注重利用科技高效整合金融扶贫资源。近年来,广东中行不断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提高扶贫贷款中信用贷款发放比重,推广在线供应链融资产品服务,深度布局数字化普惠金融。
千方百计完成消费扶贫这道“加分题”
消费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今年,疫情带来的农产品滞销难题成为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加分题”,如何高质量完成这道“加分题”,广东中行这样作答:
趁着直播带货的热潮,今年5月,中行驻江门横山村的第一书记邝玩新通过直播向网友推荐“横山金蚝”,仅一场直播就带来4万多元的经济效益。在韶关长引村,中行驻村扶贫干部陈泱滔带领村民成立“融长引合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当地首家进入广东省政府采购平台线上销售的商家,通过引入顺丰配送、采取微信下单的方式,让当地的迟菜心等农特产品顺利远销珠三角,将“菜篮子”变为“钱袋子”。
事实上,早在2017年,广东中行便不断探索扶贫创新机制,依托该行“公益中行”精准扶贫平台,在全辖开展“树立新风气,倡导新生活”活动,以消费扶贫的形式帮助总行定点扶贫对象咸阳市“北四县”及其它国家级贫困县,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党中央关于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部署。
除了线上“发力”,在扶贫这场“大考”中,广东中行还广泛发动集团单位、员工以及广大客户共同参与“作答”。截至2020年10月末,广东中行以“公益中行”平台作为消费帮扶主阵地,实现帮扶总金额超3900多万元,其中当年新增1100多万元,人均累计消费超1600元,所有指标均居系统内第一位,以消费扶贫形式助力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取得良好的实效。
漫漫扶贫路,拳拳中行心。群众的满意就是广东中行扶贫答卷最想得到的成绩。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金融支持是打赢这场卓绝之战的关键支撑。广东中行必将继续坚定信心决心,扎实推进定点扶贫、金融扶贫和消费扶贫各项工作,切实巩固扶贫工作成效,平稳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这份在大地上的“扶贫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