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合格率达91.8%,与以往的检查相比略有下降

粤京政府网站得分逾120分位居第一档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蒋小天 12-17 01:20

昨日,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发布对各地区、各部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及相关监管工作的检查结果。南都记者注意到,这也是2019年国办发布最新检查指标后,首次公布对全国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和相关监管工作的检查结果。

从总体来看,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合格率达91.8%,与以往的检查相比略有下降。国办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因为“新指标要求更高了。”

和以往相比,此次检查结果有何新的特点?“以前我们更多的是聚焦‘僵尸’‘睡眠’等底线问题,现在我们希望树立更多正面典型、加强正面引导,用新指标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做法,这是一个正向的激励。”国办信息公开办的工作人员说。

抽查三百余政府网站 合格率超九成

最新检查结果显示,此次共检查政府网站328个(含153个门户网站),占全国正在运行的政府网站总数的2.3%,总体合格率91.8%。其中,61个国务院部门中,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交通运输部等单位的政府门户网站得分较高,公安部、中国气象局、国家药监局、税务总局、农业农村部、应急部、海关总署等单位的政府门户网站总体较好。

92个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中,广东、北京、湖南、四川、安徽、吉林6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和茂名、密云、合肥3个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得分靠前,江西、重庆、贵州、内蒙古、陕西、浙江、广西7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和广元、长沙2个市级政府门户网站得分较高。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广东、重庆7个地区的省、市、县三级政府门户网站均达到良好。

南都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国办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査起,连续3年的季度抽查显示,全国政府网站抽查合格率从81.5%提升至96%。

“2019年新的指标实施后,总体合格率91.8%,是因为要求更高了,好与不好间的差距拉开了。”国办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表示。“新的指标”指的是2019年4月,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名义印发的《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

南都记者对比2015年和2019年检查指标发现,新指标项目更多,更细致严格,扣分点更加明确。比如“办事指南”一项,新指标将随机抽查5个办事服务事项,原来只列举了两个办事服务事项。新指标还新增了“发布解读”板块,对政府网站的政策解读做出明确要求,且占31分,分量较重。“不是说网站水平下降了,而是我们标准提高了。”前述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要求更高,新指标的检查范围也从原来只对政府网站进行检查到涵盖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和监管工作三大部分内容。

为什么扩大了检查范围?这与新指标的侧重点有关。据介绍,新指标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政务新媒体存在的信息发布不严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专门增加了政务新媒体检査内容。

此外,为了压实责任,督促地方部门切实做到各司其责,担当有为,因此对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办公厅(室)履行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主管责任的情况也进行了单独计分。“我们对监管部门的工作是否公开强化了要求。还有监管部门是否有效整顿‘僵尸号’‘空壳号’这些大家关注的形式主义现象,也是关注的重点。”国办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表示。

超120分的“三好学生”怎么炼成的?

新指标在指标设计上也有了新变化。据介绍,原来对政府网站的检查只有扣分指标,没做到就扣分,新的检查指标除了底线指标之外,还在基础分100分的基础上,增加了30分的加分指标,因此打分出现了最高分超过120分的情况。

“以前我们通过检查找出哪些网站不合格,但检查看不出来哪些网站做得好,现在我们希望加强正面引导,用新指标告诉大家什么是好的做法,这是一个正向的激励。”前述工作人员表示。

检查结果显示,92个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中,广东省人民政府网、北京市人民政府网两个政府门户网站得分超过120分,位列第一档。

怎么看政府网站做得怎么样?国办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主要看三个方面:信息发布情况、办事服务情况和百姓的咨询建议回应情况。以此次抽查表现优异的“学霸”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为例,为了方便企业查询惠企政策,该网站专门开通了“粤企政策通”。

广东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政策找不到,找到看不懂,申报靠腿跑,进度看不到”,这是此前广东一些企业在申报各地扶持资金时的常见苦恼。对此,“粤企政策通”汇集国家、省、市涉企政策,实现一网通查,精准匹配搜索,为企业量身定制找政策,深度解读涉企政策,让政策易懂易用。此外,上线智能问答功能,实时解答企业疑惑,还实时统计平台涉企政策数据,为政策评估提供支撑。

汕头市一外贸企业负责人在接受企业回访时表示,以前需要安排2—3个人专门负责外贸相关惠企政策的查找,现在点击“粤企政策通”搜索关键词,所有对应的政策即分类呈现,还配有政策摘要、政策图解,政策内容一目了然。

据悉,“粤企政策通”汇聚了超过3.7万条权威涉企政策、解读、申报文件,访问人数超过150万人次,点击量超过4000万次。同时,还可根据企业用户所处行业、日常关注等及时推送与企业匹配的产业政策与可申报项目,基本实现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的转变。

  关注

  国办首发政务新媒体考核结果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发布,首次将政务新媒体纳入量化考核。南都记者发现,政务新媒体设置了三方面的单项否决指标:安全、泄密事故等严重问题、内容不更新、互动回应差,并分别列举几种情形,如出现单项否决中的任意一种情形,则判定为不合格。

从检查结果看,此次共检查政务新媒体728个,其中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开设的政务新媒体417个、国务院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开设的政务新媒体311个,总体合格率91.9%。北京、天津等16个地区和外交部、教育部等39个国务院部门的政务新媒体合格率达100%。

此外,南都记者还注意到,本次对政务新媒体的抽查结果是以合格率的形式,并不是采取分数排名的形式进行通报。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发布”“四川发布”“税务总局”、“健康中国”、“中国消防”、“国资小新”等政务新媒体表现不俗。

“相对网站来讲,政务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事物,所以我们目前重点还是针对它出现的问题,主要做了一些不合格问题的检查。先解决底线问题,再推动政务新媒体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整个的工作思路。”国办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介绍称。

  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南都记者注意到,和往年相比,此次检查结果中增加了对政务新媒体和监管主体的量化考核,为什么要设立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据国办信息公开办工作人员介绍,一方面是因为很多基层政府和行政机关慢慢习惯用政务新媒体开展工作,自然政务新媒体也成为国办重点关注的领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破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董关鹏告诉南都记者,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政务新媒体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但同时一些政务新媒体还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信息发布不严谨、监督管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僵尸”、“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监管,制定专项检查指标。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也认为,设立系列检查指标对政务新媒体进行量化考核,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参照坐标,有助于各个分散运营的政务新媒体对标补短板,在功能架构上不断完善、内容品质和服务质量上以每一个考核周期为单位持续优化提升,面向社会和公众塑造统一有序的服务型政府形象。

谈及破解个别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存在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难题,陈端表示,“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表明底层还是“传者为本”的思维逻辑在起支配作用,忽视了当代受众面临多元、复杂、交互的信息接收环境。“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政务新媒体渠道铺设上半场之后,我们将迎来“从有到优”、以集约化、规范化运营为整体特征的下半场。”

董关鹏也表示,首先要坚持集约,杜绝重复建设、一哄而上、一事一端、一单位一应用等问题发生,对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务新媒体要清理整合,做优做强主账号。同时,加强监管,对长期不更新、脱管失管以及确实无力保障运维的新媒体要及时注销关停。

目前看来,政务新媒体考核指标初步形成,但还未完善,面临打分难,精确化不高的难题,对此,董关鹏建议,从用户需求出发设置考核指标,以模拟用户为考核方式,以用户体验为评判标准,以用户覆盖率为重要参考,以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政务服务便利简洁、互动功能友好快捷等为主要考核指标,全面衡量政务新媒体的透明度、便利度、友好度等。

“个人认为考核指标的设置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规范运营框架指导,下一步在对考核指标进行细化时,要考虑不同类型的政务新媒体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上的差异性,所以保持一定的考核弹性也是合理的选择。”陈端告诉南都记者。

见习记者 王凡 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