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朋友们”点赞南都智媒转型经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冯芸清 代国辉 魏凯 吴璇 陈燕 莫郅骅 12-28 00:40

湖北省枝江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姚迎九在参加“新闻+政务”场景对话环节时,现场展示枝江市政府送给南方都市报的一幅书法作品:玛瑙米香飘南国,粤枝情意深似海。

12月26日,第三届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迎来重磅盛会,2020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主论坛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活动以“新政务,新服务,新商务”为主题,邀请“南朋友们”一同见证和分享南都智媒转型成果经验。

近年来,南都大力探索媒体融合发展和智媒转型,已经构建了“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新模式,展现了南都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智媒价值和新服务力。活动上,“南朋友们”纷纷点赞南都智媒转型经验。

王诗军(肇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数局局长)

在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南都多次针对肇庆展开营商环境测评,从媒体人的视角深入一线,客观尊重事实,从横向和纵向提供了需求侧分析、供给侧方案,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政务工作必须精准落实。近年来,南都以在融媒体和大数据方面的应用,从横向和纵向提供了供给侧如何改革、需求侧如何更好提升的解决方案,也为政府落实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真心为南都点赞,为南都在新政务方面的探索点赞,也衷心祝愿未来南都越走越好,越走越实。

姚迎九(枝江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枝江和南都的交往实际上是从农产品销售开始的。在一系列策划和活动中,我看到了南都的情怀、魅力、活力和能力。这体现在南都为政府和老百姓的分忧解难上;体现在疫情期间,南都以两个小时的直播为枝江市滞销农产品带来9000万元销售额上;也体现在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活动中完美体现出来的融合新服务方面。

希望日后能与南都进行更紧密、更深度的合作,也希望南都在连接政府和老百姓方面起更好的桥梁作用,解决政府实际困难,满足老百姓需求。新一年,也希望南都越做越好,得到更多伙伴们的喜爱。

邹卫红(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广州市越秀区政府是南都定制报告智库服务的体验者之一。南都充分发挥媒体第三方评估和监督作用。从南都的智库分析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工作的优势和短板,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参谋和外脑。我们对南都的报告爱不释手。

南都创业23年,一直在我们身边,适应时代的发展。希望南都建成新型的主流媒体,扩大主流媒体影响力,有情怀,有温度,有高度,与党同步,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雄关漫道真“南都”,如今迈步从头“越”,希望南都和越秀再度携手合作,再创佳绩。

孙宽平(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媒体深度融合是南都近年摸索出的“南都模式”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通过媒体融合,南都由以前传统媒体自上而下地灌输,变为促使信息在全社会流动,将有效信息针对性地提供给政府、群众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发挥了媒体全方面的功能。例如,在政务服务方面,南都发挥了自己的长项,为政府提供了一系列有深度的资讯和研究,参与政府的政策出台和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同时,南都搭建了政府和群众的互动平台。

希望南都坚持作为新闻媒体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新闻报道和政策研究、话题研究和其他社会问题研究报告的内容。

曹和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深圳市湾区数字经济与科技研究院院长)

现在传统媒体生产新闻的能力比新媒体平台要差一个量级,因为后者运用了商业根服务器、配对黏性绑定、第六代信息交换平台、算力算法算能系统等等,这些新技术让新媒体新闻生产能力提高了一千倍,进而对传统媒体提出了新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向来有一个规律:一旦有新技术在市场上出现,传统产业单位马上就能很好地吸收运用,改革开放之后国企的发展历程就是这种例子,通过采用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现在它们也能跟私企一样同等竞争。我相信未来三到五年,吸收新技术之后的传统媒体里,会出现两三家能跟现在大型新媒体平台正面竞争。而南都完全有机会抓住这个机遇,既成为承担公共服务能力、又提供商业服务能力的全新融媒体平台。

郑保卫(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当前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南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在全国都市类媒体当中是很少见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新闻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南都实践的成功之处在于,将民生新闻与社会服务、政府治理结合起来,通过找到信息传播在百姓与政府之间的平衡点,打造协同治理的公共平台,不但要把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传播出去,还要反馈政府部门介入后的解决效果。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和南都“记者帮”的深度合作就是典型的成功案例,让问题解决实现了从起点到终点的闭环。南都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一定会越办越好。

刘涛(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南都媒体融合转型抓住了核心底层要素——信息,让信息插上数据的“翅膀”,绽放出更大的生命力。

在重大的国际议题面前,媒体可以通过作品让大家真正地理解国际形势以及党的意识形态的主要内涵,真正达到明辨是非、释疑解惑的功能。

对于社会性议题,媒体应该回归服务人民,针对老百姓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中面临的一些新问题,给予一些新的回应。

另外,真正去打动这个时代,让大家产生共情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有一个图像的原型,也需要在图像的维度上讲好老百姓的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南都可以通过信息形态的创新,尝试一些特别的文本或产品,传递一种新的价值。

盘和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

近年来,商务活动从简单的贸易上升至智慧商务,媒体则从原来简单的信息传播深入至价值落地,如知识、信息服务等。媒体可凭借其“看家本领”——内容生产,较好地与新商务契合,提供其他行业无法提供的服务。

我认为,媒体融合新商务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与价值落地方面。其中,媒体的作用仍在其核心能力——公信力与传播能力。

媒体作为传统的监督力量起到公证作用。当前,南都在新商务方面发布的报告与榜单为相关行业提供了价值引导与行业监督,是新商务健康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也依托南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实体经济赋能。

陈茗(中山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

我是南都的老读者了。早在10年前,我刚到广州读书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南都的报纸和视频。我的第一印象是,南都和以前看的报纸很不一样,有一种独树一帜的风格。

在今年赴武汉抗疫期间,南都记者团在疫区的报道令我对南都记者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南都记者团一直在很认真、很纯粹地在做这份工作。南都记者团在报道新闻热点方面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是一群很有情怀,很有见解,也很有深度的新闻人。在未来,祝愿南都越办越好,希望南都成为我们广州城市的骄傲。

杜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ICU二科护师)

南都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作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成员,我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就到达了武汉,而南都的记者也“猛”于第一时间冲入疫区,还一直和我们同吃同住。在湖北抗疫的那些日子里,我们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在抗疫工作时,我们护士一般是值4个小时夜班,医生则是6个小时。而南都的两位记者,每天一直长时间地在病区里面跟着我们,全程记录了很多的素材,细心地发掘出了大量的闪光点。我们医务人员在病区发挥了专业作用,而南都记者在报道时将专业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也要向记者们的专业致敬。

孟燕(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福保街道福保社区红树福苑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主任)

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媒体的工作只是宣传、向民众传达内容,但其实媒体可提供基层治理类的产品渗透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新服务力对基层政府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南都越办越好,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趋势下越走越远。

许鸿飞(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

媒体对于艺术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没有媒体,艺术创作再有价值也不能为人所知。同时,媒体和艺术也肩负着共同的使命,促进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在新的时期,艺术要加强与媒体的融合。首先,需要艺术家潜心创作,多出精品;同时,媒体紧跟时代步伐,在传播方式上不断创新,引领和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艺术需求。在移动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期待南都充分发挥自己受众面广的优势,研究受众需求,加强与艺术家的联系和合作,共同打造艺术精品。

刘晖(京东大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官)

京东是南都长期的合作伙伴。京东沉淀了大量的行业数据,与互联网企业对数据的分析不同,这些数据经过南都研究团队的分析提炼,总能迸发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视角,产生更有深度和影响力的结论。这是因为南都研究团队利用媒体在行业长期观察的经验,结合与不同领域专家的交流,把数据背后的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同时从传播呈现方式上,加上媒体的基因,让南都对数据升华的产品以更符合传播规律的方式展现出来,把数据归纳提炼为图表、条漫、视频的形式,更加通俗易懂,让人眼前一亮。

未来,京东希望和南都继续携手合作,利用京东的数据优势助力大湾区的传统企业和区域品牌,向全国拓展,向全球拓展。

张小琳(广东连锁经营协会执行会长)

目前消费者趋势出现变化,人们的消费习惯、对于新媒体的认知以及对信息的接受度都在转变。应该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南方都市报已经表现得非常到位。作为商业协会的代表,我希望南都能够更深入地借助于一些商务机构,以更多的合作去拓展行业的深度和广度。希望我们协会与南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祝愿南都在商业板块、全媒体方向和大数据方向做得越来越好。

洪兵(绿乡萌智库发起人)

我是南都的铁杆粉丝,很荣幸今天成为“南朋友”。作为一位老读者,我见证了南方都市报从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纸媒,转型成为一个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智媒。

同时,南都的“变与不变”也给我留下了全新的印象。一方面,南都非常具有创新能力,尤其是在重要事件的传播上经常使用具有创新性的方式。另一方面,南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没有改变,在重大事件发生之时或重要时间节点上,南都都能够第一时间策划组织、积极响应并及时赶到最前方。在未来,我认为南都在智库层面上将会有更广阔的舞台。同时,作为绿乡萌智库的代表,我希望我们的智库在未来可以依托南都这一大智库平台,贡献民间智库应有的力量。

郭斯婵(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司法所科员)

过去传统摆摊宣传活动并不能让老百姓很好地了解政府的工作,而南都提供的新服务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纽带作用。南都在莲花街道推出的社群服务产品“莲莲子”深受民众的喜爱,有助于基层政府机构和群众保持良好的关系。

  特写

枝江市委常委姚迎九率队来穗“感恩大湾区”,点赞南都新服务力

玛瑙米香飘南国 粤枝情意深似海

“南都的宝宝们,我们又来吆喝枝江的大米了!”12月26日上午,在广州举办的2020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主论坛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受邀与会的湖北省枝江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姚迎九在参加“新闻+政务”场景对话环节时,拎起一袋枝江玛瑙米,和主持人来了一段即兴直播卖米。同日下午,一场“枝滋有味·感恩大湾区”洽谈活动在广州举行,除了优质的玛瑙米,秭归脐橙、枝江大曲酒等一系列枝江特色农产品也亮相现场。

将南都和湖北枝江联系起来的是今年4月由南都发起的“粤过千里·吃援鄂货”直播带货行动。派往湖北报道疫情的南都采访团深入湖北多地的田间地头挖掘鲜活的农产品产区素材,用直播带货的新业态帮助地方农业复工复产,枝江玛瑙米就是其一。赶在2020年末,姚迎九领着当初的工作团队,特意从枝江赶来与鼎力相助的大湾区朋友“赴约”。

“疫情防控战形势稍缓,复工复产的压力很大,产区东西出不去,我们非常着急。”回忆起半年多前加入南都这场公益直播行动的过程,姚迎九历历在目。

为这事穿针引线的是湖北绿乡萌智库发起人洪兵。“作为民间智库,我们对湖北当地的情况摸得比较清,枝江作为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重点县市,当时最迫切的工作就是把受疫情影响断裂的销售链恢复起来。”媒体人出身的洪兵很自然想到找媒体。

“南都是做新闻的,可以卖大米吗?”听到工作团队极力推荐南都“云集市”,姚迎九一开始心存疑惑。“我以为你们会在报纸上登广告,团队说是应用新媒体的新方式,把玛瑙米推广到广东‘吃货们’的面前,要‘吃援湖北’,这充满了创意!”姚迎九越说越起劲。“记者们在前一晚赶赴枝江,第二天就到了田间地头、加工车间,和我们的团队一起策划怎么带货,枝江市长余峰亲自站台吆喝,效果非常好。”

当天直播带货的成绩是超出预期的:超过百万网友围观,一个半小时收获几万份订单,来自大湾区的企业还现场认购了2.2万吨玛瑙米。“这让我们见识到了南都的活力,也见识到了南都的魅力和南都的能力。”

从那以后,枝江团队便始终想着,如何回馈这群远方的朋友。今年9月,第40个世界粮食日期间,枝江举行了一场“感恩大湾区”迎丰收观摩活动。南方都市报编委王卫国和广佛新闻部副主任裘萍受聘成为枝江玛瑙米宣传大使。

“你看,我们广州也是有人的。”姚迎九看到大屏幕上展示的受聘照片打趣道。于是就出现了篇头“叫卖”那一幕,“好米,自然珍贵,枝江玛瑙米”。主持人笑称,这是回馈“南朋友”的公益广告。现场还展示了枝江市政府送给南方都市报的一幅书法作品:玛瑙米香飘南国,粤枝情意深似海。

当日下午,一场“枝滋有味·感恩大湾区”洽谈活动在广州举行,吸引了广东30多家企业参会。除了优质的玛瑙米,秭归脐橙、枝江大曲酒等一系列枝江特色农产品也纷纷亮相。“好不容易‘傍’上这么有影响力的媒体,我们此行也不想空手而归呀!”枝江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悄悄“爆料”:“粤港澳大湾区是我们非常看重的消费市场。”

“心更暖,情更深。枝江非常感谢广东朋友们在疫情时期的鼎力相助,我们敞开大门,欢迎各位到枝江寻找合作机遇。”下午的活动上,姚迎九再次发出诚挚邀请。枝江粮食储备库代表和广东采购商代表正式签约,将进一步推动更多的枝江特色农产品走进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