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发表主题演讲
掌握大数据是媒体转型核心 希望南都模式成先导和示范

在12月26日举行的2020南都智库产品发布周主论坛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作了“全媒体传播体系视角下的智慧媒体”主题演讲。
宋建武指出,“全效媒体”是智慧媒体的最佳应用场景,而掌握大数据,把自己变成社会数据中枢,是媒体在整个转型中的关键和核心问题。他表示,南都的转型体现在商业模式和整个媒体形态上,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其智库化的背后包含了传统媒体向建设性媒体的转型。
“全员媒体”
是全媒体时代传播关系特征
在演讲中,宋建武详细分析了“四全”媒体的内涵。他指出,“全程媒体”是在时空维度概括了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特征,指客观事物运动的整个过程都会被现代信息技术捕捉、记录并存储,媒体信息生产的时空观念被重构。
“全息媒体”则是从信息技术维度概括全媒体时代内容呈现特征,指客观事物在空间运动时的全部信息都会被采集并以多种形式呈现,用户体验更加丰富。“‘全程’和‘全息’合在一起,实际上在告诉我们现代传播体系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
“全员媒体”从社会维度概括了全媒体时代传播关系特征,指社会各种主体通过互联网进入到社会信息交互的过程中。
“‘全员媒体’的背后是对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传播关系的判断。”宋建武指出,“全员化”顺应了公众参与社会事务的需要,在某种意义也意味着整个传播权力的转移和泛化,因此,媒体必须思考内容传播方式的改变。“所以如何适应全员媒体的变化以建设新的社会信息交互空间,是摆在主流媒体面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全效媒体”则是从功能维度来概括全媒体时代的媒体功能特征,指全媒体传播体系效能、效用的全面化。
宋建武说,“全效”意味着媒体功能向全功能发展。互联网全效平台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必不可少,互联网平台向全效化发展是一个基本趋势。
但他同时也提醒,要关注互联网垄断的问题,要通过反垄断防止商业资本利用这种平台的力量左右社会运行。“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媒体深度融合,把我们自己的媒体建成全效媒体,使它能够像互联网平台那样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共交往空间、公共设施。”
“全效媒体”
是智慧媒体的最佳应用场景
“‘全效媒体’是智慧媒体的最佳应用场景。”宋建武指出,目前对于智慧媒体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智能媒体,二是智库媒体。“要想真正变成智慧媒体,无论是智能还是智库,都需要掌握大数据,把自己变成社会数据中枢,这是媒体在整个转型中一个关键和核心问题。”宋建武说,真正的智慧转型一定要在大数据支持下,需要大数据的驱动。
宋建武提出,从未来发展来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未来发展使主流媒体平台有可能汇聚各方面的大数据,并为智库媒体的发展提供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因此,智库媒体下一步的发展应该是“眼睛向下再向下”。
他认为,县级融媒体建设有三大功能,即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
南都智库化
体现了向建设性媒体的转型
谈到南都的转型时,宋建武认为,南都的转型体现在商业模式和整个媒体形态上,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其智库化的背后包含了自身向建设性媒体的转型。“南方都市报不仅仅保持了舆论监督方面的特长和优势,更通过智库媒体的建设,使自己具有更强的建设性。”
宋建武指出,如何服务党和政府的工作,服务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是智库媒体的主要责任。“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南都做得非常好。”
他还指出,南都的建设性转型不仅体现在功能上,还体现在内容产品的生产方面,例如“最美逆行者”系列融媒体产品,充分弘扬了社会正能量。“这样的建设性转型,我认为在整个媒体转型过程中非常必要。”
宋建武表示,希望南都的转型模式能够为全国的主流媒体做一个先导和示范。他也寄望经此转型之后南方都市报的探索进入新阶段,下一步能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提升服务能力。“希望南都这样一个对社会具有强大感知力、对社会需求有强大把握能力的媒体,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使我们整个传播体系的服务功能,特别是面向基层和政府的服务能力有更大的提升。”
对话
人工智能在媒体应用的核心是分发智能化
南都: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智”,您如何理解智库媒体、智慧媒体的“智”?
宋建武:“智慧”二字在汉语中的意思非常有趣,所谓的“智”就是知阴阳、变化和规律。在这里就是指好算法、好规则。“慧”的本意是耳聪目明,这里是指有方方面面的信息。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所有媒体想要有未来就必须实现智慧化,必须变成一个基于大数据和算法应用的智慧媒体。
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方面:首先是掌握大数据,能够采集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数据。其次是网络,把这个数据汇集起来。如果不能及时把所有同时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数据、及时处理,就没有办法确定一个事物的状态,所以要用网络即时把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再用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加工。
从整体来讲,人工智能出现的目的就是要借此提升人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用它代替人的智力劳动,从而使人的智力可以用于更加具有挑战性、原创性的方面。这是人工智能基本的应用。
南都:传统媒体如何与人工智能相结合?
宋建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感器及物联网,特别是5G的使用将实现各个不同系统的数据无缝连接,并大大提升同时接入信息中枢的传感器的数量,这大大突破了信息传输、数据传输的即时性。
这样一种新的变化会带来人类对外部世界认知方式的根本改变。以往人类对外部事物的理解更多是靠人的感官,包括感官延伸的各种媒体、各种信息采集工具,借此去认识外部环境。今后我们会越来越多地利用数据认识外部的世界。媒体可以对这些信息和数据进行加工,加工成的知识将对人类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产生重大影响。另外,媒体可以在全媒体环境中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特别是智能工具,基于这些信息和数据做出新的产品。
我们要把人工智能用于新闻采集、新闻生产、新闻分发、新闻接受和新闻反馈的全过程中。目前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解决分发的智能化,从分发入手,才可以收到实效。
南都:您提到县级融媒体中心有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三大功能。主流媒体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宋建武:县级融媒体中心通过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把本地用户聚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专业记者充分掌握当地政府各个部门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实现两个场景的结合,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托大数据开发更多的智库产品。
社区信息枢纽的建设需要社交关系的沉淀。主流媒体可以运用党和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其与用户建立这种社交关系。这些都可以成为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