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本科论文抽检“最严令”施行,上大学要严进严出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1-08 00:40

教育部近日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对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高校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应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对于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大新闻了,它标志着本科办学导向一次真正的转向。很多年以来,外界将本科教育戏谑为“严进宽出”,用老一辈的话说就是,“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在“无论如何都可以顺利毕业”的社会气氛下,上大学成了目的,导致了一些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看遍了世间的繁华,却没有在大学完成很好的知识积累和社会实践,脱离了社会需要。

同时,倘若回头梳理近些年的硕博论文抄袭、造假等案例,就能发现这种现象也与本科阶段的“严进宽出”不无关系。不重学术素养、学术规范的价值引导,而仅将毕业论文或设计视为过关的通行证,使论文的工具性超越了价值性,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到更高的学习阶段,由于从本科阶段就没有树立起对学术规范的敬畏,抄袭、篡改等现象便随之引发。

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应用还是学术研究的角度上,都迫切需要扭转本科教育的办学导向,从“严进宽出”走向“严进严出”。

《抽检办法》提出,对连续两年均有“存在问题毕业论文”,且比例较高或篇数较多的高校,予以通报,减少其招生计划,并进行质量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对连续3年抽检存在问题较多的本科专业,经整改仍无法达到要求者,视为不能保证培养质量,应依据有关规定责令其暂停招生,或由省级学位委员会撤销其学士学位授权点;对涉嫌存在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毕业论文,高校应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对查实的应依法撤销已授予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

办法指向了学校和学生两个端口,迫使本科教育办学导向的转变。对于学校来说,每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招生,而如果减少招生计划甚至取消学位授予点,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无疑是伤筋动骨的。对学生来说同样如此,没有学位则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大学学习前功尽弃。所以,上述规则可以说是现有教育体系内最为严厉的惩处措施,称其为“最严令”并不为过。

对于学生而言,也对论文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前一些大学教授认为应该取消毕业论文,认为现有的本科教育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能力,因而写不出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毕业论文。但现阶段毕业论文仍然是主要的评价手段,抽检新规出台后,可能高校也会出台相应的措施,今后论文写不好将面临更大的风险。这也提醒学生要重视论文写作,要注重学术训练,遵循学术规范,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在写作安排、逻辑构建、专业能力等方面做好准备。

至于论文抽检的技术环节,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细节,过去关系抽检、作秀抽检时有发生,对此当引起注意。比如,同门回避机制,避免本校毕业的专家组成员抽检本校论文;另外也要完善随机抽检机制,避免抽检学校选出几本优秀论文,让专家组一直就在几本待抽检论文中打转。本科论文要注重品质,讲究规范,这本是基本要求,过去这种要求做得不够好,如今论文新规出台,抽检办法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可能真的意味着上大学要“严进严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