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旧址——红围

“红色电波”化解险情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韩成良 02-01 01:50

  红色基因

走近始兴县沈所镇沈北村,远远就可以看见一栋红色围楼。围楼建于清道光年间,用鹅卵石、糯米、红砂岩的砂浆砌成,整体呈淡红色,被当地人称为“红围”。

这里是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旧址,是抗战时期的“红色堡垒”和重要的“红色指挥所”。

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迁往韶关后,因国民党掀起反共浪潮,韶关特务活动猖獗,广东省委为安全起见于1939年搬到南雄瑶坑办公,又于1940年春夏迁往始兴。

1940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机关从南雄迁至始兴县,就进驻在红围。据当地宣传部门介绍,当时一楼到三楼是当地老百姓居住和使用,中共广东省委机关设在四楼和五楼。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就在四楼办公,电台就放在五楼西北角。

广东省委机关迁到红围后,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建立了20多个秘密交通联络站。这些交通站可直通南雄、翁源、曲江、韶关、江西省等地,有效地保护了省委工作安全有序、正常运转。

1940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在红围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张文彬任副书记,同时撤销中共广东省委,成立粤北省委和粤南省委,均属中共南方工委领导。李大林任中共粤北省委书记。

随后,中共粤北省委机关迁往韶关,但电台仍留在红围执行任务。因为红围安全措施做得好,这一年多里,粤北省委电台接收、发送电报100多份,密切了粤北省委与各级党委组织的联系,及时传达了党中央的政策和指示。当年5月,中共南方工委组织部部长郭潜被捕叛变,粤北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国民党特务先后逮捕了李大林等人。

当时的电台负责人黎柏松闻讯后,连夜回到红围,通过电台紧急向党中央、南方局报告有关情况,周恩来作出“停止活动,分散人员,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粤北省委按指示用各种方法通知有关党员分别疏散,险情才没有进一步扩大。

1945年2月,始兴沦陷,日军两次侵入沈北村,地下党员领导和进步村民组织沈北村抗日自卫队奋力抵抗。日军攻占沈北村后,火烧红围。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围楼结构受损严重,只剩四面墙壁。

2011年4月,红围成为首批省级党员教育基地,同时也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采写:南都记者 韩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