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首次票决民生实事,增进公众参与彰显民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2-02 00:50

1月31日,在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在候选项目中进行无记名投票,差额决定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这是广州市首次开展民生实事票决制。

一年一度的十件民生实事,是每年会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大事,也是建设“幸福广州”的有力抓手。2021年广州的十件民生实事,包括加强食品安全检查、改善优化居住条件、加强河涌整治及碧道建设、开展老年人流感疫苗接种、强化校园安全与村社治安、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推广农村一元钱看病以及加快地铁建设,涵盖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涉及从幼儿到老者等各个人群。

十件民生实事,都与公众切身利益紧密关联,内容“是什么”当然重要,“怎么选”也同样重要。只有保证了在“选”的过程中有充分的公众参与,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选出的民生实事是市民的民心所向。在2021年的十件民生实事出炉过程中,从市民“海选”到二轮“票选”,再到首次由人大代表实行差额“票决”,广州在“怎么选”的问题上可谓下足功夫,是十分有价值的民主探索。

2020年7月22日至8月4日,广州市政府启动了首轮无导向“海选”,广泛征集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广州市民可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民意征集”栏、“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微信公众号留言,或向指定电子邮箱发送邮件等不同方式,发起提名。征集面向全广州市民,且由于无导向,市民均可提名自身最关注的项目,这样的“海选”可充分体现民意基础,显现出广州市民最关注、最希望解决的事项。

2020年11月,在广泛听取市民群众、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后,第二轮“票选”启动,在对征集到的项目进行汇总整理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拟定2021年度民生实事候选建议项目,并征求市人大常委会意见。“海选”体现的民意是真实的,也是朴素的,甚至可能是无序的,统计出来的项目经过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这一专业过程,是公共事务推进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候选项目经过初审,由市政府列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21年1月,大会对候选项目进行审议,正式项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决定。“票决”不能搞形式主义,不应当是走过场,人大代表在充分了解过项目内容后,以专业的态度投下代表自身真实意图的一票,是对这一身份负责的表现。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平表示,差额票决的方式,“体现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精神,也强化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角色定位”。

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是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重要举措。广州在首次开展民生实事票决制前做了大量工作,做好了充足准备。2019年5月,广东省委提出“探索实施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2020年7月,广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2021年在全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上全面实施民生实事票决制”的工作目标,10月,《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决定》生效,为相关工作提供法制保障与实施基础。

广州首次票决民生实事,增进了公共事务中的公众参与和决策,扩大了民意基础,让“民声”在民生实事中得到充分体现。希望民生实事票决制的广州经验,能为其他城市与地区提供启发,亦期待在各自的探索中能产生新的火花,相互借鉴与促进,令民主决策的过程更科学,让公共事务中的公众参与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