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省长”陈郁:还有命就要为民做好事
位于深圳南山的陈郁故居纪念馆通过文献史料和图片展现了陈郁同志光辉的一生


陈郁故居纪念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通知书》原件,目前在南山博物馆展出。

馆内陈列的文献资料。
红色基因第22期
上世纪20年代,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市)南头陈屋村,走出了我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领导者和新中国首任“能源部长”——陈郁,他也是广东人心目中的“爱民省长”,被誉为“南山人民的儿子”。
由南山博物馆管理的陈郁故居纪念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南山村西巷234号,是深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南山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都记者从南山博物馆了解到,陈郁故居纪念馆的文献史料和图片再现了陈郁光辉的一生。
广州起义的主要策划、组织者之一
15岁时,陈郁离乡往香港打工,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1年,时年20岁的陈郁经父亲的朋友介绍到亚洲皇后号海轮当海员,同年3月加入轮船上由中国海员工人组织成立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简称香港海员工会。
1925年5月30日,惨绝人寰的五卅惨案发生。1925年6月19日,20万香港和广州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震撼世界的省港大罢工。作为海员工会骨干,陈郁带领一批海员离开外国轮船,返回广州参加反帝罢工斗争。
在罢工运动中,陈郁担任罢工委员会干事局宣传干事,主要负责组织和发动海员工人参加罢工工人纠察队。罢工期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全国海员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成长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中的一名骨干。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起义爆发,陈郁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参与整个过程。起义爆发当晚,陈郁率领工人赤卫队攻打国民党的广州市公安局,并成功占领公安局和监狱,解救了大批被关在监狱里的革命者。
起义成功后,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陈郁被任命为人民司法委员,并带领工人赤卫队英勇反抗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权维持3天后因寡不敌众归于失败,陈郁留在广州安排参加起义的工友安全撤离广州后,自己再转移到香港继续踏上征程,坚持革命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广州苏维埃旧址建造了广州起义纪念馆,馆里竖立了一批广州起义领导人的雕像,其中就有陈郁。
打破广东“无煤论”
1931年至1940年,陈郁在苏联经历了艰苦岁月,1940年2月,他返回延安,继续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他参加了党的“七大”,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陈郁还是中共第六、八、九、十届中央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陈郁领导我国能源建设事业,担任第一任中央燃料工业部部长,建立起新中国的燃料工业,是我国燃料工业的奠基人。
1957年8月,陈郁回到阔别30年的家乡,担任广东省委书记、省长。广东当时存有“无煤论”的说法。1957年,广东工业用煤共189万吨,而这一年广东的煤炭产量却仅有86万吨,也就是说,广东工业用煤主要靠外省调进和从国外进口,而每年调进100多万吨的煤,光运费就要花1000多万元。为了打破“广东无煤论”,陈郁引进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并赴全省各地进行调研,宣传在本省发展煤炭的重要意义。他因地制宜,在广东以建设小型矿井为主,开发广东煤田。在陈郁的推动下,广东煤炭产量从1957年的86万吨,提高到1974年的626万吨,打破了广东的“无煤论”。
把东江水引到香港
在石油方面,陈郁认为,如果广东能自己生产石油,将对全省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先后拜访了包括李四光在内的许多专家,希望能在南海找到石油。在他的推动下,南海石油勘探会战开始了,陈郁兴奋地说:“当南海喷出石油时,我们广东省的经济就活了。”在去世前4年,他数十次登上海上钻井平台,帮助钻井队解决各种问题。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一条重要渠道。陈郁十分关心交易会工作,并从第22届起长期担任交易会主任,直至逝世。
造福香港同胞的东深供水工程,也是在陈郁的提议和推动下修建的。1963年,香港大旱,全港陷入瘫痪状态。陈郁组织内地向香港供水,亲自主持修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把东江水引到香港,解决了香港人民的用水之忧。
陈郁在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仍坚持赴全省各地进行调研,他说“还有命就要为人民做好事”。逝世前的一个月,陈郁还乘坐国产导弹驱逐舰出航珠江口。病危临终前的那一刻,他还在叮嘱身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在南海找到石油。正是因为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广东人因而称他为“爱民省长”。
事迹
陈郁(1901年-1974年3月21日),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市)南头陈屋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
曾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原煤炭工业部部长等职务。
话你知
陈郁故居纪念馆
1901年,陈郁出生,他的幼年、童年在南头陈屋村度过。1984年9月,陈郁故居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深圳南山区政府拨款重修,并在陈郁故居院内塑陈郁半身铜像1尊。2000年,中共南山区委确定陈郁故居为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7月完成第三次修缮和重新布展后对公众开放。三间瓦房被改成了第一、第二、第三展室,并增设了“陈郁生平展览”,通过文献史料和图片展现了陈郁同志光辉的一生。
陈郁故居建筑为三开间砖木结构平房,房前有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初年重建。占地面积31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平方米,陈列面积7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45米。
陈郁故居纪念馆是一座专题性纪念馆,基本陈列为《陈郁生平事迹展》。展览以陈郁同志一生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为主线,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解放前陈郁同志的革命活动,如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以及解放战争等内容。第二部分是陈郁同志起居室的复原,以实物为主。第三部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陈郁同志为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为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陈郁故居现收藏有书信、文件、书籍、家具、照片等馆藏文物23件。故居展览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图片展现了陈郁同志光辉的一生。
因疫情原因,陈郁故居纪念馆临时闭馆。
采写:南都记者 谢湘南
图片:南山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