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

“爱国者治港”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马嘉璐 潘珊菊 03-07 02:20

新华社发

人物名片

蔡冠深

祖籍中山,全国政协常委、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创会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香港新华集团主席。

今年全国两会,香港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如何理解“爱国者治港”的重要论述?如何推进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如何增进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日前,南都对话全国政协常委、香港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对上述问题作出解析。蔡冠深表示,“爱国者治港”有利于香港的繁荣稳定,也更有利于国家的整体利益。他强调全国人大对香港的选举制度进行修订之后,香港将依然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在国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的独特定位没有改变,反而会更加突显。

  谈“爱国者治港”

香港要继续繁荣稳定,一定要由爱国者来治理

南都:您怎么看待“爱国者治港”这一论述?

蔡冠深:我们首先要理解,香港赖以成功最重要的就是“一国两制”,“两制”是在“一国”之下的“两制”,基本法是在宪法之下的基本法,要首先搞清楚这个从属关系。

前两年,一些乱港分子扰乱了香港的社会秩序。中央主导的香港国安法出台以后,现在局面已经基本稳定。但是,最根本的“谁来治港”这个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近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香港举行座谈会,就提到“一国两制”要行稳致远,“爱国者治港”是天经地义的。试问哪个国家不是由爱国人士管理自己的国家呢?所以我们要明白,“爱国者治港”不是最高标准,而是“港人治港”的最低标准,香港要继续繁荣稳定,就一定要由爱国者来治理香港。

南都:从执行层面来看,“爱国者治港”如何落实?

蔡冠深:首先,治理香港的人士应该是爱国者,那我们的选委、参选的人都要是爱国者。当然,来自港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都是爱国者,可以考虑在我们的特首选举委员会、立法会中增加他们的名额。

什么样的人是“爱国者”?这个标准已经很清楚了,主要有三条:必然真心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必然尊重和维护国家的根本制度和特别行政区的宪制秩序;必然全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对于“爱国者治港”这个大原则,我和身边的代表委员们是没有异议的。对于具体怎么操作,现在大家都在集思广益,全国人大也已经提出了草案。

  谈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香港定位没有改变 最需要的是稳定

南都:香港如何参与双循环?

蔡冠深:目前香港经济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两年黑暴事件造成的社会不稳定;二是中美贸易摩擦;三是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去年我国是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而且有14亿人口的广袤的内需市场。所以香港的发展一定要参与国内大循环。其次香港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可以作为一个枢纽,把内循环和外循环结合在一起,发挥相应的内联外通的作用。

有声音说由于香港国安法的实行,香港不是以前的香港了。但作为工商界的代表,我观察到的是,香港的定位没有变,仍然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只有稳定才可以繁荣。两年前,香港是乱哄哄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人家怎么会来做生意呢?香港国安法出台后,香港的局势明显稳定了许多。我跟外国朋友交流,他们都觉得香港国安法是没问题的:你来香港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的目的是来做生意,那么香港国安法要打击的四种罪行就和你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你的目的就不是做生意了。

此外,香港的税制、国际网络等环境也没有变。因此,在国家的双循环里,香港一定可以发挥作用。

南都:您如何看香港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恢复经济增长?

蔡冠深:首先,香港一定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并且以大湾区为支撑,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倡议。除此之外,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国际资源非常丰富,在区域合作方面也大有可为。

比如,去年刚刚签署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全球最大自贸区。香港如果能够加入RCEP,就能够在其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加入任何自贸区是没有什么壁垒的。

目前香港和珠三角、长三角的对接合作已经有很多,我认为将来还可以与京津冀、雄安新区、环渤海等地区加强合作。北京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得非常好,这个发展方向和香港是类似的;香港在城市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可以参与建设雄安新区。通过环渤海经济圈,也可以协助当地企业面向日韩这些香港非常熟悉的传统市场,进一步发展与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

东盟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进一步从陆路打通和东盟的关系,比如我的提案中就包括在云南边境地区打造一个境内关外的新型自贸区。这些都蕴含着当地以及香港巨大的发展机遇,所以我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谈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怎样更好地融入大湾区,是重中之重

南都:就您的观察,香港要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当前重点是什么?

蔡冠深:对香港来讲,怎样更好地融入大湾区,是重中之重。我们的基础设施已经在互联互通了,许多传统产业也紧密结合。接下来,应该推动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进一步融合。

国家已经把香港定位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将来要进一步发展高附加值的科技产业,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此外,科技发展需要金融支撑。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可以和深圳进行全面合作,这是一种类似于华尔街加硅谷的合作。这样大家可以互利共赢。

现在香港人已经可以从西九龙坐高铁北上,将来还可以通过磁悬浮与北京、上海以至全国连接。当然,除了硬环境,软环境的建设也很重要,就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的无缝流通对接,制度规则的有效衔接。

此外,香港要通过与深圳合作来建成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一定要网罗全球的科技精英,让各国科技人员对粤港澳大湾区远悦近来。这方面,必须从税务、出入境便利、居住、医疗、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市场环境等去为这些环球精英真正打造出一个让他们愿意来落地生根的“世界一流城市群”、“优质生活圈”。

南都:如何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认同感?

蔡冠深:香港融入大湾区不是一两个人北上工作那么简单,其实整个规则体系都需要全面升级。要给年轻人创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可以顺畅地在大湾区创业就业、居住学习,可以很方便地就医等。如果他们在湾区生活工作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比香港差,就会自发地产生兴趣。

现在为什么有些青年人不了解国家,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正面的资讯。需要通过学习,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另外,很多香港青年人没有去过内地,对内地的认识并不符合实际。如果让他们多到大湾区、到其他城市去走一走、看一看,身临其境地感受内地城市的飞速发展,他们的想法就会很自然地改变。所以,我觉得学习和交流非常重要。

声音

香港的定位没有变,仍然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最需要的就是稳定,只有稳定才可以繁荣。

——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

南都记者 马嘉璐 潘珊菊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