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

把规范校外培训及社会竞赛做得怎样作为评价重要内容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单 03-19 01:20

评价一所中小学的办学质量、一名学生的发展质量、一个地域的义务教育质量,怎么评?评什么?教育部1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从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

针对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提出“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考查要点等。

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要求学校要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介绍评价内容时强调,《评价指南》的考查内容、要点,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办好义务教育的政策要求和方向指引,要求学校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切实落实。

《评价指南》对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还有哪些举措?吕玉刚表示,《评价指南》始终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作为一条红线贯彻始终,并在多个层面制定了相关内容。

《评价指南》在县域教育质量评价当中,考察地方是否做到了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地以升学率或者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评价校长、评价老师。

《评价指南》还特别要求学校要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吕玉刚强调,加强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五项管理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此次将这些内容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回应了社会与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期待。

学生如何减负?

作业的难度不能超纲、不能超标

不能有偏题、怪题

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是当前教育工作重点,吕玉刚表示,不同时期减负工作的特点、工作的重点可能会有所不同。当前来讲,特别需要校内校外联动,共同治理推进减负工作。既要减轻学校的作业负担,更要注意减轻校外的培训负担。这涉及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施策。

在制定《评价指南》中,对这个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推进减负工作的成效纳入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

比如在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当中,要求县级党委政府要履行教育责任,要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当中的主渠道作用,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全面推进课后服务。

同时,把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以及社会竞赛工作做得怎么样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也就是推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实行双向减负。

在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当中,对学校提出要按照国家的课程标准要求实施教学,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来实施教学,包括留作业,要强化作业的管理,要统筹作业的量和时间,包括作业的难度不能超纲、不能超标,不能有偏题、怪题,甚至是重复性、机械性还有惩罚性的作业题。

在教学工作当中,要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实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帮扶、指导,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跟上学习,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标准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当中,有一项关键指标,就是让学生评价他的负担感受情况。“对校内的也好、校外的也好,学业负担到底是重了还是轻了还是合适了,他要有个评判,通过这个评判进行大数据分析,总体上判断这个地方学生的负担是重了、轻了还是合理了。”

择校热、校外培训热如何破解?

不能只盯着好学校,要注重整体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水平

择校热和校外培训等问题长期备受家长和社会关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回应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最终还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朱东斌说,本来评价就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要通过评价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不断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朱东斌认为,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县级党委政府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条件,这是一个前提。

同时还要抓均衡发展,加强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考查县域内学校间办学质量差异的状况以及年度变化的情况。“不能只盯着好学校,要注重整体提高县域内义务教育质量水平。”朱东斌说。

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体,学校该如何做?

朱东斌认为,要组织广大校长和教师认真学习《评价指南》,明确什么是好学校、好学生、好老师,以此来对标对表,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学生观、教育观,引领学校和教师朝向正确的育人导向。

学校还要改进学生发展质量评价。《评价指南》要求学校要以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为重点,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发展质量。

此外,教师也要提升自身的评价素养,学会科学评价每一名学生,促进每一名儿童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

  县域

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围绕价值导向、组织领导、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均衡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

●针对唯分数、唯升学的倾向,提出“不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单纯以升学率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考查要点;

●针对教师负担重问题,提出“严格控制面向学校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减轻校长、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考查要点。

  学校

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围绕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

●针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提出“健全作业管理办法,统筹调控作业量和作业时间;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考查要点;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出“完善校内教师激励体系”考查要点。

  学生

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围绕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提出了12项关键指标。

●针对少数学生理想信念缺失问题,提出“了解党史国情,珍视国家荣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考查要点;

●针对学生创新精神不足的问题,提出“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有信息收集整合、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有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考查要点。

  声音

  北师大校长董奇: 教育评价的目的 不是划分三六九等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董奇介绍,评价的目的不是把区县、学校、老师、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要因地制宜、符合实际,要看起点、看进步、看增值。

董奇介绍,《评价指南》尊重差异、注重公平公正,要求实事求是地考察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在原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水平、生源条件、学校师资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强调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变化、进步和贡献。

董奇表示,这样做有利于调动全体教育系统领导和师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采写:

南都记者 吴单

见习记者 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