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广东籍院士、彭湃次子彭士禄在京逝世,享年96岁
他是我国核动力“垦荒牛”他曾指挥大亚湾核电站建设


1. 彭士禄在办公室埋头苦干。

2. 彭士禄被誉为我国核电“垦荒牛”。

3. 彭士禄是我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
人物简介
彭士禄 据中国工程院网站介绍,彭士禄生于1925年,广东省海丰县人,曾任造船工业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广东省委常委、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中共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后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誉理事长。
据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官方微博消息,彭士禄亲属透露,3月22日,彭士禄院士逝世,享年96岁。南都记者了解到,彭士禄是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广东省海丰县人,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彭湃的次子,曾参加指挥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调试和试航工作。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当时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他提出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要素,为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幼时受迫害颠沛流离
彭士禄生于1925年,广东省海丰县人,是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先导者彭湃的次子。
1922年7月,彭湃成立了海丰县第一个农会,干革命烧掉自家田契,将家产分配给农民,被称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
此后,海陆丰农民运动失败,彭湃及其妻子陆续惨遭杀害,当时彭士禄才不到4岁。据新华社报道,当时国民党到处搜寻彭湃后人,要斩草除根,彭士禄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童年。
他曾辗转于亲戚、地下党组织和爱国人士的住处避难,年幼的他难逃厄运,数年时间里几经入狱和逃难,饱受艰辛。直到1940年底,他才到了延安,有了接受系统教育的机会。
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出国留学。1956年,他从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毕业,后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核动力专业进修。1958年,他回国出任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此后长期从事核动力研究设计工作,成为我国核动力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彭士禄曾说他的一生只干了两件事:潜艇核动力、核电站。
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
回国后,他受命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
彭士禄曾回忆道:“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1970年8月30日,彭士禄领军建造的中国第一座潜用核动力装置陆上模式堆首次达到设计满功率。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被推向大海,艇上的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中国自主研制,没有用国外的一颗螺丝钉。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实现和平运用核能,是包括彭士禄在内的核动力专家们毕生的理想。在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彭士禄被任命为总指挥。
再度披挂上阵,彭士禄又扑到了国家首个商业核电站事业中去。他主持建立的核动力装置主参数计算方法,在主参数选定、系统组成及关键设备的选型等方面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并可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
他对秦山一期核电站由熔盐堆改为压水堆的堆型选择方案确定,起了关键作用,同时还提出了大亚湾核电站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控制,撰写了《关于广东核电站经济效益的汇报提纲》,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上马打下了基础。
不久前刚获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在核动力事业上付出了一生心血的彭士禄多次获得国家级嘉奖,其中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奖》。
彭士禄在核动力事业上付出了一生心血,被誉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垦荒牛”,但他自称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
他曾说:“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我虽然在其中做了一些技术组织工作,参与了一些领导管理,但只能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请不要忘了,当时主要负责任的,除了我之外,还有许多基层的党政领导,不能忘记他们。”
1994年,彭士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11月,彭士禄荣获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据悉,该奖项自1996年设立以来,此前仅有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徐匡迪七位科学大家获此殊荣。
彭士禄曾在自述中写道:“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据央视国防军事频道报道,在彭士禄生前的最后时光里,他居住的病房里还摆放着第一艘核潜艇的模型,墙上始终挂着一顶海军军帽,上面绣着他一生牵挂的核潜艇。
采写:南都记者 黄小殷
图片来源:南方+
声音
如活着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献身,足矣。
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
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
——彭士禄生前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