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饭馆挖地道 盗走彬塔49件文物
这批文物经多人倒手即卖出了2300万

警方追缴回的彬塔地宫被盗文物。

被盗的金棺。
北宋年间,为了存放珍贵的“释迦佛牙及舍利”,邠州(现陕西咸阳彬州市)佛教信众在开元寺旁集资建造一座专门存放佛教圣物的地宫,地宫上的佛塔随之拔地而起,名为彬塔,又称开元寺塔,民间称“雷峰塔”,成为彬州地标性建筑。2015年,彬塔地宫内49件文物悉数被盗,除了彬塔,另有其他5座古塔亦未能逃过一劫。而这一切,都与一个叫卫某刚的人有关。2020年4月21日,咸阳中院一审判决,卫某刚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获刑十五年。
白天地上开餐馆
夜深人静挖盗洞
2001年,陕西省彬州市彬塔西不远处新开张一家不起眼的蛋糕店。蛋糕店平日极少进货,但到了晚间,一些“货品”就源源不断的往外运送,时间长了附近居民觉得奇怪,晚间来自蛋糕店的噪音也让居民不满。
不多时这家蛋糕店即关门歇业人去楼空。但随着卫某刚因涉嫌文物犯罪在千里之外被山西警方抓获后,大家才发现,原来店里隐藏着一条秘密通道。它直通彬州市那座著名的古塔,距离地道打通不过24米。据卫某刚供述,因周围居民举报,他不得不仓促放弃这次预谋已久的盗塔。
2011年卫某刚减刑出狱,文物盗卖的巨额利益让其再度重操旧业。以经营小吃店为幌子,以打地洞的方式盗取文物,卫某刚驾轻就熟。四年间与同伙陆续盗取陕西兴平县清梵寺塔、旬邑县县城古塔等多座古塔内的珍贵文物。但十余年前那起失败的盗塔始终萦绕在卫某刚心头。
于是卫某刚再次盯上了彬塔地宫。为了确保计划成功,卫某刚曾先后四次到彬州市踩点,最终选择租下彬州市药材公司院内一楼门面房并办理营业执照,在本地招收服务员。
2015年4月,在距离彬塔步行不过260米的地方,一家名为“川湘食府”的菜馆盛大开业。
白天菜馆开门营业,到了晚间10点,卫某刚和同伙即从卫生间向下挖地道,朝着彬塔前进,挖掘往往至凌晨四点,挖掘的土再用塑料编织袋小心地装好运出。
日复一日,2015年10月,卫某刚等人终于成功打通地道,这座古塔的地宫展现在其眼前,石棺、金棺、银棺、铜棺、鎏金棺、铜镜等珍稀文物被一一悄悄转移。神不知鬼不觉地用土填埋地道后,这些“摸金校尉”悄然离开了彬州市。
警察入洞取证难
另辟入口有发现
彬州市公安局专案组民警张新权从一米见方的洞口向下望去,漆黑一片,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此时距离彬塔被盗已过去3年。为了调查取证,张新权不得不冒着危险下盗洞。绑好安全绳与摄像记录仪,头戴安全帽与探灯,张新权开始缓缓通过近8米深的地下盗洞。落地后,另一条绵延的通道出现在眼前,宽50厘米、高约70至80厘米,270米的长度直通向彬塔下的地宫。
张新权身形精干,但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内也只能爬行前进,手上的激光测距仪显示,前方10多米处出现垮塌堵塞了通道。“道很窄,顶端是类似窑洞的拱形,前面的路被堵住无法通过。”张新权不停地用对讲机和地面联络,随身携带的瓦斯检测仪开始“滋滋”作响,警示洞内瓦斯气体含量严重超标,有爆炸的风险,虽说已通风24小时,但他更担心这个废弃了近3年的通道中途垮塌。
此路不通,只好另辟入口。距离盗掘已过去了3年,地下水侵蚀、局部垮塌等原因导致无法沿盗洞走向地宫,为了文物与人身的安全,与文物部门协商后,专案组在彬塔附近再度开挖探沟,这才找到了通向地宫的入口。
警方勘查地宫时还意外发现了盗塔分子没能搬走的物帐碑,该物帐碑为55×44×9cm石雕,上面详细记载了建塔缘由及地宫中物品清单:“释迦佛牙一枝、释迦佛舍利一瓶、定光佛舍利一瓶、观音菩萨舍利一瓶、金棺两口二十三两、银棺三口六十四两、铜棺一口五十斤、铁棺一口九十斤、石棺一口、供养器物二十八两”,经清点比对发现,彬塔共计被盗49件文物。
团伙作案掘6塔
专业程度使人惊
2018年1月21日,卫某刚打完羽毛球走进公司,蹲守已久的警察就扑了上来。待警方来到公司地下室才发现,这里不仅是盗塔团伙作案工具的存放处,还是盗掘工具的生产车间,专业测绘工具分线仪、经纬仪,通风的、抽水的,还有一大堆警察们闻所未闻的自制工具一应俱全。
随着侦办案件的推进,卫某刚及其团伙的专业程度更令警方称奇。卫某刚住所中隐藏着各类盗塔工具书,其保险柜中还放置着一本字典厚度的笔记,其中不仅包含唐宋佛塔的形制与构造,还有他本人的盗塔心得感悟。家中一张床上,还摆放着30余本关于各朝代塔身构造、风格特点以及风水类书籍。据卫某刚供述,这些书籍是帮助其判断塔底是否有地宫,以及如何规划盗掘路线的理论书。
彬州市警方称,该盗塔团伙相当专业,将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作为盗掘藏宝图,盗塔时使用专业测绘工具分线仪进行定位,设计挖掘路线。5年间,卫某刚等人以相同的手法连续盗掘6座古塔,其中两座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案发后被公安机关追回的文物共95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29件、一般文物57件。
文物盗塔也让卫某刚等人获利颇丰,南都记者获悉,过去多年间,仅出自彬塔地宫内的一批文物经多人倒手即卖出了2300万元的价格。
2020年4月21日,陕西咸阳中院一审判决,卫某刚等5名被告人犯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被告人卫某军等10人犯盗掘古文化遗址罪;被告人叶某兵等8人犯倒卖文物罪,分别获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两年不等。
采写:
实习生 李文隽 南都记者 蒋小天
发自咸阳
延伸阅读
文物盗掘类案件下降 警方呼吁拒绝非法文物交易
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近年来盗掘、盗窃文物犯罪发案逐年下降,文物犯罪的多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据公安部刑侦局文物犯罪案件侦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连续组织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去年8月31日再次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全国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截至2020年12月31日,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1100余起,打掉文物犯罪团伙2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追缴文物2.2万余件。
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侵财和文物案件侦查处处长门金涛告诉南都,随着文物交易市场的活跃,文物价格水涨船高,在巨额利益的引诱下,不少蛰伏多年文物贩子又重新出山“支锅”(盗塔行话,意指承接组织盗塔项目),而不少买家默许着文物买卖“不问来路”的潜规则,则助长了非法文物贩卖行为,给打击文物犯罪带来新的挑战。
据介绍,为遏制非法的文物交易,近年来,公安部与国家文物局共同建设了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一旦有涉案文物出现在拍卖、交易的环节,警方可以通过相关国际公约开展追索。世界各地拍卖行在拍卖古玩时,买家在准备购买文物时,都应该到网站上搜一下是否被盗文物。”门金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