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提升疫苗接种率,正面引导是关键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4-02 02:07

钟南山近日在谈及新冠疫情时表示,虽然当下中国疫苗接种绝对数是世界第二,但是按百分数的话,中国是非常低的,因为目前也就4个百分点。钟南山指出:“按照现在的情况,中国要是完全开放,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希望能够在6月底、7月,有40%的人能够接种疫苗。钟南山的这一呼吁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第一。

“非常危险”,希望尽快提升疫苗接种率,钟南山的表态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其实,围绕疫苗接种,不仅仅是钟南山,其他多位专家都给出了相似的判断。

彻底战胜新冠最终得靠疫苗,只有通过疫苗接种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才能让学习、工作和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而要实现这一点,又必须有很高的接种率。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透露,消灭天花,人群免疫力要达到85%左右,传染性更强的麻疹,需要95%的人群有免疫力才能阻断这个疾病,新冠显然与此相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也表示,希望到2022年年初、甚至今年年底,中国能达到70%-80%的新冠疫苗接种率,以此来基本实现群体免疫。

看得出来,在接种率的问题上,几位专家都有一个共识:目前我国的疫苗接种已有一个良好开端,但离群体免疫的目标尚远,形势不等人,必须加快速度,扩大覆盖面、提升接种率。

怎样尽快提升接种率?需要看清制约的几个方面。在供应环节,疫苗的产能要有保证,在接种环节,需要民众接种得起,同时还要有强烈的接种意愿。

关于产能和费用,目前都已解决。但是在最后一个方面,诚如钟南山所说,目前在中国很多群众的思想里头,接种疫苗的意愿并不是那么迫切。

中国战疫,国人付出了很多牺牲做出了很大贡献,为什么到了接种疫苗这样一个新阶段,接种的意愿却不是那么迫切?原因无非有二。一是部分人群中存在侥幸心理,一直没有被感染,所以相信自己不打疫苗也没事。殊不知目前这种安全是国家从上到下严控、严防境外输入的结果,而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因为中国一定还会向全世界开放。二是对疫苗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知。

看来,提升接种率,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和高效组织。积极引导在于通过科普和宣传,消除部分人群中可能存在的侥幸意识和错误认知,而高效组织则在于通过创造各种便利使民众乐于接种。

为推动疫苗接种,国家卫健委最近启动了接种数据的日报制度。数据的每天更新,既是信息披露,也提振着公众对疫苗的信心。

而到了基层,关于疫苗接种的科普和宣传更不妨形式多样。4月1日,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一封“致全省农民朋友接种新冠疫苗倡议书”。倡议书中,疫苗的相关知识、可能的不良反应、对谣言的揭露应有尽有,还有地方让疫苗宣传走进了课堂,相信都能起到好的作用。

当然,倡议和引导需要正面。海南万宁万城镇最近在发动群众接种疫苗时,制定“不能进市场、超市”等“五不”事项,引发热议,最后该镇将“五不”事项撤销,“并就这种简单粗暴的宣传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诚挚的歉意”。事实说明,如果将原本应该正面引导的事情弄得简单粗暴,不仅涉嫌违法,也与初衷相悖,因为它在公众中间很可能引发更多的猜疑甚至是逆反心理。

疫苗接种涉及的事项多、范围广,有序开展疫苗接种,也是对相关部门组织能力的考验。广东正在推进最大规模疫苗接种,其经验是将接种便利化作为关键,因为只有人们去接种越来越方便,体验越来越好,也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从而做到“应种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