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元学理财?别轻信投资成功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蒋光祥 04-09 00:30

  街谈

近日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曝光了从1元学理财“入坑”,被骗近万元的案例。早在去年牛市带来的基金热之后,各种以“商学院”“理财课堂”面目示人的在线理财教育机构敏锐地承接到了投资者的投教需求。这些平台往往先用9.9元的理财小白课程热情相邀,后面有数千或过万元的进阶课“等君入瓮”。在部分投资者发现被忽悠之后,引发了集中投诉,早有案例见诸报端。

这种1元入坑属于简配版,定向筛选出很多不知基金、股票为何物,更没有专业背景或投资经历的更低层级投资者。仅需1元的12天的“理财小白营”,课前预习、上课签到、课后督促,一条龙煞有介事,一切只为让学员继续充值万余元的所谓进阶课程。实事求是地说,这既属于损招,也属于“高招”。因为同样还是这些学员,如果靠打电话一个个去推销买理财产品,再傻的学员警惕性也会很高。而现在通过1元吸引流量,硬是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和“二十天轻松减肥”、“五分钟量子阅读”一样,1元学理财之所以可以请君入瓮,还是利用到了很多人对于赚钱的迫切和对于财富的焦虑。出版行业有一共识,股票相关书籍只有在牛市才会被人记起和热卖,同样,到了被生活毒打的年纪,对围绕财富的一切,渴求突然高涨,并不令人意外。在正规投资渠道中,本来银行、基金、信托、券商等财富管理机构都有这方面的服务,可实际操作当中,“高精尖”配备的各资管机构人手不足首先就是一个常见难题,要求投资经理在本职工作“手忙脚乱”的同时,还能高频率、高质量地输出,确实有些强人所难。这就给了一些山寨线上理财教育机构以机会。

况且,移动互联网络兴起后,一部手机,几个APP,就可以完成以往需要跑一趟银行柜面才可以完成的理财动作,还有几个年轻人有空来银行网点听理财经理面对面宣讲呢?

另外,这些山寨投教平台如果只是单纯宣传“如何从穷人思维过渡到富人思维”“对于年轻人财务自由有多重要?”“懒人躺赚的理财方式”等理财知识,则无伤大雅,至多算投资“成功学”,鼓动性远超实际投教意义。但如果涉及如何投资具体股票或基金,则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证券、基金投资咨询业务资格,否则就是踩了红线。从媒体公开报道的具体内容来看,这些平台及“导师”相关资质无法自证,还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不予退款等问题。部分无法一次付清学费的客户还曾在购买课程时,被推荐网贷或借钱的方式购买进阶课程,更是将难看的吃相展露无遗。

投教工作除了长期性,其要求之严格,也不是山寨平台所能把控。包括各种平台的直播方式在内,都必须在合规红线下展业是业内常识。而山寨投教平台多属于捞一把就跑的角色,遑论合规。其实对于小白投资者来说,证监会、中基协、各商业银行,公募基金公司的网站或其他的大型门户网站,均设有投教专栏,足以满足一般投资者的学习需求。若觉得不够尽兴,也可以自己“玩票”去参加相关从业资格的考试。当然,上述乱象对资管行业也是一种提醒,有必要拿出应对措施,不应将投教阵地拱手让人。 □蒋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