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季度经济“666”!GDP增18.3%

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猪肉产量增长31.9%,多地猪肉价回到十几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林方舟 04-17 01:10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季度经济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备受关注。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总的来看,一季度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生产需求扩大,市场活力提升,就业物价稳定,民生保障有力,国民经济开局良好。

一季度GDP过去两年平均增长5.0%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如何看待上述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是受到上年较低基数、员工就地过年工作日有所增加等不可比因素影响;而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6%,两年平均增长5.0%,则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恢复。

  分产业看,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特别是生猪产能显著恢复。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200万吨,同比增长21.4%,其中猪肉产量增长31.9%。一季度末,生猪存栏41595万头,同比增长29.5%,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4318万头,增长27.7%。

  近日多地猪肉价格重新回到了十几元的时代,刘爱华表示,在生猪产能恢复的作用下,个别地区猪肉价格回落比较多,3月份当月猪肉价格同比下降18.4%,环比也是下降的。综合生产、供应改善的情况来看,猪肉价格具有进一步回落的基础。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制造业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环比增长2.01%;两年平均增长6.8%。从产品产量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挖掘、铲土运输机械,微型计算机设备,集成电路同比增速均超过60%,两年平均增速均超过19%。

  服务业恢复性增长,市场预期向好。受年初局部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回升至景气区间。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9%,连续两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餐饮消费仍未完全恢复

  

  消费、投资、进出口被誉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它们表现如何?

  在消费方面,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221亿元,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但餐饮消费仍未完全恢复,一季度餐饮收入10596亿元,同比增长75.8%,两年平均下降1.0%。网上消费延续亮眼表现,一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28093亿元,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13.5%。

  在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5994亿元,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2.9%。值得关注的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下降2.0%;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7.6%。

  对于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下降2.0%的数据,刘爱华称,这说明制造业投资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背后因素一方面是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比较多的困难,仍然在恢复状态中,在投资信心上仍然有一定的顾虑;另一方面,对整体的市场也在观察之中。

  刘爱华同时表示,目前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一些重大的工程项目都在安排之中,在“两新一重”、传统产业改造、新兴产业的提升上,民营企业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机会和大量的投资空间。所以随着经济恢复和企业效益的好转,制造业投资提升有巨大空间。

  在进出口方面,一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84687亿元,同比增长29.2%。出口46140亿元,同比增长38.7%;进口38547亿元,同比增长19.3%。从3月份当月情况看,进口同比增长27.7%,出口同比增长20.7%,进口今年以来首次高于出口增速。刘爱华认为,这说明内需恢复势头在不断巩固增强。

  

全年CPI有望保持在温和区间

  

  价格方面,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0.6%。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鲜菜价格上涨4.8%;猪肉价格下降12.5%。

  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2月份下降0.2%。CPI在开年连续2月落入负区间后,3月同比指数首次转正。如何看待全年的CPI走势?刘爱华称,目前工业消费品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基础;粮食价格最近也比较稳定,今年以来粮食生产形势较好;服务业价格随着后期供给需求的逐步恢复,可能会呈现温和上涨的态势。从上述三个维度分析,全年CPI有望保持在一个温和的区间。

  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1%。其中3月份同比上涨4.4%,涨幅比2月份扩大2.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6%。

  对此刘爱华称,近期,在全球流动性宽松、市场需求有所复苏、供给短期又较短缺等各种因素的推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波上涨。从我国近期的价格走势来看,部分原材料价格也呈现了上涨态势。

  刘爱华认为,从目前PPI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来看,主要影响的仍是一些上游的行业,对下游行业的影响目前还未显现。判断全年价格走势,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最根本的要素。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供给在经济恢复的大势下,供给的质量、供给的能力都在逐步改善;从需求来看,目前仍然处于恢复过程中。从这些方面来看,国内上游产品的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就业仍存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

  

  在就业方面,一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5.4%,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

  刘爱华表示,从调查失业率数据来判断,目前就业形势比较稳定。但就业仍面临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总量压力仍然存在。一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1.7亿多人,比2019年同期减少246万人。因为部分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比较多的困难,仍在恢复元气,间接带来农民工外出就业的数量还没有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此外,3月份16-24岁年轻人的调查失业率达13.6%,比上年同期上升,说明年轻人就业还面临一定的困难。这可能和春节节后大量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带来摩擦性的失业有关系,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反映了就业市场在趋于活跃,但年轻人就业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消化。

  另一方面,结构性矛盾也同时存在,沿海的工业和外贸大省,很多企业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难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最近做的一项包括9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调查显示,约44%的企业反映招工难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该比例也是近几年来的新高。在一些调研中,很多企业反映,一线的普工难招,高技能人才难招,技术工人难招,这些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也已经开始出现。

  

  声音

  对全年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开局良好。”刘爱华说,一季度经济数据主要有几个特点:生产需求持续改善,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市场预期稳中向好。

  刘爱华表示,今年一季度经济恢复的态势在持续,积极的因素在累积增多。同时也要看到,国际疫情仍在蔓延,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部分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着比较多的困难。

  如何展望全年经济走势?刘爱华认为,我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持续增强,供给的质量在持续提升,市场的活力在持续释放,这些领域的恢复态势和中国经济长期拥有的物质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等长期优势结合在一起,“我们对全年经济保持目前的恢复态势是充满信心的”。

南都记者 林方舟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