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70余家影视单位超500名艺人反对短视频侵权,国家电影局发文打击“XX分钟看电影”

长短视频博弈升级 “剪刀手”难获授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吴佳灵 李玲 黄莉玲 徐冰倩 黄慧诗 04-29 01:00

南都讯 昨日上午,国家电影局网站发布消息称,近日部分影视行业协会、影视公司和演员等倡议的抵制短视频侵权问题,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XX分钟看电影”等短视频侵权盗版问题,将配合国家版权局继续加大对短视频侵犯电影版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整治短视频平台及自媒体、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未经授权复制、剪辑、传播他人电影作品的侵权行为,积极保护广大电影版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4月23日,70多家影视传媒单位、500余名艺人发布联合声明,呼吁短视频平台清理未经授权的内容。两周前,影视行业曾公开喊话将对短视频侵权行为采取维权行动。

当行业联合抵制短视频侵权,“剪刀手”们还能“二次创作”吗?五分钟追剧系列将要“凉凉”?剧方此举是否涉嫌垄断版权内容?

不难发现,版权争议背后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核心更指向长短视频江湖此消彼长的竞争格局——面对坐享流量红利快速崛起的短视频平台,长视频平台的内容成本压力居高不下,普遍仍处于亏损状态,为此深感危机。如何完善影视版权授权机制,平衡各方利益成了当前的关切。

  ◎抵制背后

  倡议清理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

去年12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在覆盖的1000万件作品中,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

面对短视频侵权频发的现状,影视版权方选择站出来维权。

4月9日,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15家协会联合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咪咕视频等5家视频平台,以及正午阳光、华策影视等53家影视公司发布《关于保护影视版权的联合声明》。声明提及,将对未经授权进行剪辑、切条、搬运、传播等行为,发起集中、必要的法律维权行动。

在此基础上,第二份联合声明于4月23日发出。这次加入联名行列的包括李冰冰、黄轩、龚俊、赵丽颖等514名演艺人员,并向提出明确的诉求。联合声明书倡议短视频平台,积极参与版权内容合规管理,即日起清理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并通过关键词、视频指纹对比等技术手段防止相关内容上传。

对于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声明书则倡导其提升版权意识,即日起遵循“先授权后使用”,清理自身账号内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声明还提出,“不得随意发布影视作品内容拍摄过程中与演员相关的拍摄花絮、现场物料、路透视频等”。

多名专家告诉南都记者,出于商业目的考虑,上述行为可能打破剧方的宣传节奏,也可能涉及多项侵权。

韬安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景健对南都记者表示,未经许可使用发布相关素材,可能构成版权侵权,也可能侵犯演员的肖像权甚至隐私权,在一些情况下还可能构成侵害商业秘密。

半个月内,影视行业两次向短视频侵权行为“开炮”打响版权之战,短视频平台方有何回应?4月26日,南都记者尝试联系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截至目前暂未获得回应。

  ◎网友呼声

  剪刀手呼吁给“二创”剪辑留一点喘息空间

在剧方集体发声后,有短视频制作者表示作品已遭平台下架。

4月25日,一名B站UP主发微博称,自己投稿的《隐秘的角落(江疏影/张子枫/刘昊然)》未能通过B站审核且被锁定,原因是“根据版权方爱奇艺的要求,本站撤下该片”。

事实上,这两年因版权问题下架短视频的事情并不少见。一名拥有10万粉丝的微博博主“剪刀手吐槽bot”告诉南都记者,剪辑各平台的新剧、热播剧都比较“危险”。一些剧在播出期间会举办宣传活动,号召粉丝或剪刀手为剧作剪辑“二创”视频,但在剧播出后,平台又会“卸磨杀驴”将视频下架。

为避免被版权方“盯”上,“二创”剪刀手也变得小心翼翼——上传视频时不在标题、简介、Tag(标签)上标注剧名和角色名,还有遵循不用于商业用途,不剪辑正在超前付费的点播剧等行规。

对于整治短视频侵权行为,不少剪刀手表示理解和尊重版权方,但也希望能给“二创”剪辑留一点点喘息的空间。他们剪辑短视频通常出于对影视作品或角色的“意难平”,希望剪辑观众喜闻乐见的剧情,或把自己喜欢的剧及明星分享给其他人。

但据“剪刀手吐槽bot”介绍,因为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标准告知怎样做才不算侵权,圈内对于这份联名声明的困惑不少:“为爱发电”的影视剪刀手也会被联合抵制吗?哪些类型的影视“二创”作品将会被限制?“二创”剪辑存在不是一天两天,平台、剧方也因此“吃”到了红利,为什么最后被说侵权的是创作者自己?短视频追剧是否要“凉凉”了?

  ◎专家说法

  “三步检验法”判断是否侵权

对此,多名知识产权专家表示,不可一概而论。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副教授郑宁回应南都记者,“几分钟看完某一部剧”实际只是把影视剧精华部分进行切片处理,再简单加个字幕,若没有独创性工作,通常就会涉及侵权问题。

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仲春指出,这类短视频制作者主要侵犯电视剧作品制作者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等著作权财产权,需要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但这不意味着跟影视剧有关的短视频都构成侵权。据郑宁介绍,著作权法规定了多项合理使用范畴,包括为个人学习欣赏、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或者是新闻媒体报道当中不可避免地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等。具体而言,如果只节选影视剧的几秒钟小片段,且短视频里有很多自己独创性的评论,或者在原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情节的改编,那么可能不构成侵权。如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有专家认为可视为戏谑作品。

如何判断被诉侵权行为是否属于适当引用的合理使用?李景健分析,一般基于《伯尔尼公约》的“三步检验法”,即判断某行为是否已经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该行为有无当与权利人的正常使用相冲突,会否不合理侵害权利人的正当权益。

北京高院发布的《侵害著作权案件审理指南》进一步明确“适当引用”的考量因素,包括被引用的作品是否已经发表;引用目的是否为介绍、评论作品或者说明问题;在被诉侵权作品中所占的比例是否适当;是否给原作品的正常使用或其权利人的合法利益造成损害等。

因此,“武断地认定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影视作品片段的短视频都属于侵权,并不符合我国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文规定。”李景健说。

  ◎业内竞争

  拼用户流量和广告收入 长视频盈利焦虑被放大

作为流量新入口,短视频已成为影视剧重要的宣发阵地。在这场版权争论中,很多人不解“二创”视频可为影视作品增加热度,为出圈造势起到加成作用,为何还会遭到剧方联合抵制?

短视频有“反客为主”倾向

制片人王阳(化名)告诉南都记者,短视频对不同影视作品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甜宠剧为例,有人剪辑了很多“发糖”的细节,粉丝们看得很开心,回头又把正片内容再看一遍。但如果是悬疑推理剧,有人花5分钟、8分钟说完整个故事,把梗也“偷”了,那可能就没有人愿意再去看原片。

如此一来,长视频平台花重金采买版权、自制内容,反倒给短视频做了“嫁衣”。“所以,本质上这是长短视频平台的利益之争。”王阳说。

仲春告诉南都记者,影视短视频行业的发展已对影视剧行业的利益格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早先短视频的活跃一定程度上为对影视剧带来了免费积极的宣传效果,但当下短视频有“反客为主”的倾向,侵蚀了影视剧本身的用户和流量,而这两样向来都是视频平台的“必争之地”。

版权成为博弈焦点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9.89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8.73亿,占整体网民的88.3%。另据《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18年下半年,短视频应用的日均使用时长超过综合视频应用,人均每天刷视频110分钟。

与之相对的是,经过十余年发展,长视频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用户规模增长缓慢。在盈利模式上,长视频平台主要靠广告和会员收入。当用户和流量往短视频平台聚拢时,广告资源自然也会发生倾斜。

在广告收入被蚕食的情况下,一些长视频平台出于成本以及盈利考虑,开始探索会员付费机制。两年前,腾讯和爱奇艺联合推出《庆余年》超前点播服务一度引起争议,现在超前点播成为几乎成为热播剧的标配,最新的爆款剧《山河令》还推出付费看几分钟彩蛋、花絮的服务。不仅如此,会员涨价也成为视频行业的趋势。去年11月,爱奇艺宣布对会员服务订阅费用进行调整,此前月卡价格是19.8元后上调为25元。今年4月3日,腾讯视频宣布涨价,将月卡价格从20元调为30元。

种种迹象表明,长视频平台正面临盈利焦虑,这种焦虑随着短视频的快速崛起被进一步放大。为了争夺用户和流量,长短视频矛盾升级,而版权成了各方博弈的焦点。“这次联合维权声明侧面反映出长视频平台面对短视频的崛起,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郑宁说。

  ◎出路探讨

  可考虑建立授权机制 平衡版权保护和“二创”需求

针对影视行业联合发声一事,国家版权局相关负责人4月25日回应称,“作品未经许可不得传播使用,这是著作权法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当然也适用于影视作品。”

对短视频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加大

4月28日,国家电影局也发文明确加强电影版权保护。针对当前比较突出的“××分钟看电影”等短视频侵权盗版问题,将配合国家版权局继续加大对短视频侵犯电影版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影视业的联合声明发布后,“剪刀手吐槽bot”发现最近圈内不少人的创作积极性大大减少了,“可能有一部分人会放弃剪辑的爱好,也可能会有人坚持下去,但从大众化的路上走回小圈子。”

南都记者注意到,已有短视频创作者称开始安排英剧、美剧、日剧的剪辑。该条评论下,有用户留言:万一这些剧也被国内视频网站买了版权呢?还有评论质疑,腾讯视频、优酷等长视频平台联合影视机构抵制短视频侵权,会否造成版权内容垄断?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近年来,版权垄断与竞争的讨论此起彼伏。在游戏直播、在线音乐等领域,少数互联网巨头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势力,通过投资收购、签订独家协议等方式,掌握了上游大量优质的独家版权。而在许可下游使用版权时,可能出现高价转授权、附条件授权,甚至拒绝授权等不公平行为。

应规范影视剧短视频素材使用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成为这场版权之争背后亟待解决的问题。仲春认为,规范影视剧短视频的素材使用,避免饮鸩止渴才是出路。在现有规则下,平衡版权方利益和“二次创作”空间的核心就是便利化许可或转让的系列授权机制,将利益分享给真正对作品有贡献的创作者,对短视频创作授权产生的新利益应该有合理的分配机制。

“未来可以考虑建立类似音乐集体授权的模式去进行授权,鼓励‘二次创作’,繁荣文化市场。”仲春说。郑宁也认为,有必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授权许可机制,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当下短视频发展是大势所趋,她建议由国家版权局或者行业协会牵头,让短视频平台和长视频平台达成一揽子授权协议,提供正版的素材库,尽量降低单个用户获取授权的成本,保证短视频创作还能够继续,也让长视频内容创作者们从中受益。

在王阳看来,平台和平台之间授权是可行的。至于授权费用则可以权衡——“如果用户都流向短视频,不到我这里看正片了,那授权费或许可以高一点。”“当然这也会倒逼长视频平台,更贴近和尊重用户,减少注水剧的生产。”

  倡议书内容

●短视频平台即日起清理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

●即日起通过关键词、视频指纹比对等技术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的上传。

●公众账号生产运营者提升版权意识,清理自身账号内未经授权的切条、搬运、速看和合辑等影视作品内容。

●不随意发布影视作品内容拍摄过程中与演员相关的拍摄花絮、现场物料、路透视频等。

  数读短视频

●去年12月,12426版权监测中心发布《2020中国网络短视频版权监测报告》,在覆盖的1000万件作品中,累计监测到3009.52万条疑似侵权短视频,涉及点击量高达2.72万亿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9.89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8.73亿,占整体网民的88.3%。

A14-15版采写:南都记者 吴佳灵 李玲 黄莉玲 徐冰倩 见习记者 黄慧诗 实习生 欧阳霈 于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