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4月 中国元首外交为世界“计”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新华社 05-02 00:30

  4月春深,中国元首外交节奏依然频密——

  从双边互动到多边会议,习近平主席同各方相聚“云”端、共商大计,共同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谋划未来。

  有理念、有倡议、有行动,世界看到大国应有的样子,为中国方案和中国担当点赞。

为公平正义计

  “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的话语响亮有力。

  在同法、德、印尼等多国领导人互动时,习近平主席表达中国反对“疫苗民族主义”、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的坚定态度。

  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约旦、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喀麦隆、叙利亚、老挝……一批批疫苗运抵多国,中国正以不同方式向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急需的疫苗,为全球疫情防控提供强大助力。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大国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在向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九次会议致贺信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俄要“为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话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德、中欧加强合作,能够办成有意义的大事”“为这个多变的世界增添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

  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习近平主席的重要宣示,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和积极回应。

为共同发展计

  “更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更紧密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更紧密的开放包容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内涵。

  疫情考验下,“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推进。越来越多领导人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合作。

  在亚洲,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展乡村减贫推进计划;在非洲,中国为非洲国家援建水利基础设施、职业技术学校等,打造农业合作示范区;在拉美,中国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世界银行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对于习近平主席推动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理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深有感触:“通过增强全球合作,可以把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变成一个人人皆有机会的美好世界。”

为子孙后代计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4月22日,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首次向世界全面系统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制定碳达峰行动计划……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魄力推进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

  习近平指出:“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继中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愿景后,日本、韩国也相继宣布各自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在世界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之时,中国重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促进更多国家采取更大的行动。

  习近平主席指出,“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