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新青年与大湾区相互成就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5-05 00:20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5月4日青年节,南都推出了“24个湾区青年的创业故事”,其中多位香港青年北上创业的故事引起了社会的热烈关注。

创业多年,从事运动健康产业的香港青年王少辉已在大江南北留下事业足迹。正是多年前从香港到广州迈出的关键一步,令这位80后港青首次创业即获成功,搭上内地运动健康市场发展的快车;去年9月份从香港来到广州时,香港思乐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张广坚还只是想完成公司在内地的项目跟进,现在,他已经将妻子和小孩接来广州,准备在广州扎根发展了;不恋都市繁华,踏遍青山寻梦,香港90后青年、广州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安莉,响应国家东西部协作扶贫号召,在贵州省贫困程度最深的毕节市赫章县发展花卉种植产业,带动山区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不同的故事,同样的精彩。而在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时,这些湾区新青年几乎都要感叹一句:选择内地城市创业,融入大湾区,这一步走对了!

大湾区的几个内地城市靠什么吸引了他们?

有的喜欢岭南文化的博大精彩,有的喜欢深圳的多元包容,以及丰富的互联网就业机会,有的看上了大湾区所聚集的人才资源,有的则对广州、东莞等地的一些产业集群的空前繁荣赞叹不已……一言以蔽之,大湾区就是一片广袤的热土,对于一个有志青年,它有着磁铁般的引力。

大湾区蓬勃发展的势头的确十分喜人,而且因其特有的气质,湾区多个城市也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钟爱。以广州为例,近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了有关广州青年人对生活观感变化的民意调查。民调显示,大多数青年人对近年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肯定。2020年,对本地经济发展总体状况,青年人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超过了七成,近三年来上升了10个百分点。无论“社会治安”、“社会秩序”,还是“消费安全”、“生态环境”,居住在广州的青年均打出了高分。

广州是宜居之地,民调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而在是否宜业的问题上,港青张广坚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张广坚在对媒体谈到自己在广州创业的经验时,总结了广州的三个优势:一是市场大,二是创业成本比较低,三是各种创业政策的利好。申请开办公司,张广坚从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的整个过程中,他从香港提供材料,只来了广州一次。

张广坚的这一经验其实并不新鲜,因为经过“放管服”等一系列改革,“一站式办结”、“最多跑一次”、“马上就办”、“立等可取”已成为政务服务的常态,而为香港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机遇正是包括广州在内许多城市的主动选择。

香港青年选择到内地发展,既缘于看到了机遇,也因为自己具备特殊优势。国内首家AI动画短视频创作平台“来画”招聘了多名港青,其创始人对港青的专业能力十分欣赏,因为香港青年往往有着很强的国际化视野,他们的作品更能够将西方元素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巧妙结合起来。

更广阔的舞台,更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大湾区实为所有青年的最佳逐梦之地。而对香港青年来说,这么多的创业故事已经雄辩地说明,“少年心事当拏云”,只要超脱狭隘的地域局限,对大湾区的发展战略有基本的了解,对国家大局有清醒的认知,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要继续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措施,充分显示中央对促进香港特区更好融入大湾区以及国家发展大局的鼎力支持。随着宜居宜业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湾区新青年一定会找到热爱大湾区的更多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