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嘉:耕耘广州供水事业十八年 提升“获得用水”建新功
广州“获得用水”各项指标实现跨越式优化,走在全国前列

梁维嘉 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南区供水分公司副经理
今年是梁维嘉在广州供水事业耕耘的第十八个年头。期间,梁维嘉从管网设计的技术岗位调到用户发展的服务岗位,再到如今以技术骨干的身份成为营商环境获得用水指标工作组成员,她总是在关键岗位上发光发热。
从2018年底至今,广州“获得用水”实现了跨越式优化,在压时长、降成本、减环节、提升用水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各项指标走在国内城市前列,群众“获得用水”幸福感大大提升。市民所能感知到的变化和便捷背后就有梁维嘉等改革人不辞辛苦的努力。
继承供水人“吃苦耐劳”的品质
在“两个至优”之间权衡
梁维嘉的父亲是一名供水一线员工,主要工作是管道修理。供水管道易受天气影响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管道在温度骤降的时候,容易发生“爆管”。不论是在白天或是黑夜,一旦出现“爆管”,梁维嘉父亲等管道维修工人就需要立即到达现场开展抢修工作。
在她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在气温骤降的天气里外出干活,站在冰冷的水里维修管道。这份“吃苦耐劳”的品质让梁维嘉深受感染。能为市民切实解决用水难题,父亲身上那股由衷的热情感和自豪感也让她对供水人充满亲切感和向往。这也是她选择成为一名供水人的原因之一。
在报考大学志愿的时候,梁维嘉在众多专业名录里发现“给排水”专业,并选择了它。梁维嘉讲道,她一直牢记着“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记得,自己刚毕业时有一次进入城中村勘察被狗追,从那之后我再去到城中村里总是心有余悸,但是我从事的设计工作需要经常实地走访勘查,摸清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每次进村勘察时我都在心里暗暗打气,‘帮用户解决用水问题是我的使命,一切困难我都可以克服。’”
这份从一线供水人身上继承来的精神财富在梁维嘉身上发扬,帮助她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她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参与“大学城供水管网工程”、“计量系统改造工程”、“西江引水工程”等多项公司大型项目可研和设计工作。
2010年,她从设计岗位调到用户发展岗位。在她看来,新工作岗位带给她最大的变化是工作思路的变化,她又称为“在‘两个至优’之间权衡”。
没有用户能比专业的管网设计人员更知晓管网该如何设计才能达到“至优”。梁维嘉坦言,最初自己更多的是从专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用户未来用水需求,提出设计方案。但在实际接触用户过程中,梁维嘉发现,用户本着节约成本等现实情况考虑,有着自己理解的“至优”方案。
渐渐地,她掌握了服务用户的窍门,“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专业所长,提出用户满意的设计方案。”
如此一来,经她把关和批复的供水方案,除了合理、可行外,还能结合实际或规划情况对周边供水管网同步做出优化改造。在满足用户用水需求基础上,有效提高周边管网供水能力,确保市政供水管网供水安全,获得广大企业居民用户满意认同。
对标先进城市
提升“获得用水”迫在眉睫
随着中央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大力优化“获得用水”各项指标,推动广州营商环境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迫在眉睫的任务。
“获得用水”的优化涉及到系统性、结构性的改革,需要“刀刃向内”的决心和善于思变的年轻人才。这时,业务精湛又有多年用户发展工作经验的梁维嘉便脱颖而出,以技术骨干的身份,成为营商环境获得用水指标工作组成员,和小组成员一同编制改革方案,以及落实改革执行。
梁维嘉深感责任之重大。“在我工作的十几年时间里,公司获得用水方面从未进行过如此大面积的深度改革。”梁维嘉用“翻天覆地”一词来形容这次改革。
改革小组一成立,摆在眼前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改?
“当然不能闭门造车。”紧接着,梁维嘉所在的改革小组去到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个城市学习优秀经验。结合自身短板,改革小组在2019年3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敲定了初步的改革方案。
在敲定改革方案的过程中,改革小组也十分重视细节问题。除了关注用户投诉的痛点、堵点,改革小组还将用户表扬内容也纳入参考。“我们可能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从用户角度来看会觉得非常便利。”梁维嘉介绍,“获得用水”改革发挥了用户表扬的正向引领作用,将这些“小优点”集中起来放大,以惠及更多的用户。
时间在这个时候是极其珍贵的。梁维嘉回忆,公司定下目标,要在半年时间内出明显的改革成绩。“时间是非常赶的,我们仅学习研究就用了两个多月,留给改革的时间就只有1个多月。”梁维嘉形容那段与时间赛跑的经历是一个“黑暗时期”,加班加点成为常态,不断地颠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惯有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
“获得用水”短时间内大幅优化
有志者,事竟成。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优化改革中,广州供水人顶住了压力,用短短1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城市多年才完成的改革。“改革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公司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本以为是‘天大’的难事,原来我们也可以做到。”梁维嘉说。
此轮改革中,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从压时长、降成本、减环节、提升用水可靠性等方面持续优化“获得用水”业务。广州的“获得用水”指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全国4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名列前茅。
零门槛方面,用水申报资料数从改革前的17件,大幅压减为身份证明和可供水证明2件;广州还实现了自来水公司与市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等部门联合办公,逐步实现“零材料”受理获得用水,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
零投资方面,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主动担当,全额出资并负责建设公司管网覆盖范围内,用水接入管道管径不大于DN50,长度不大于200米的用水报装业务,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获得用水的成本。
零跑腿方面,用户可通过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中心窗口等提出用水接入申请,享受到全程“零”跑、全城“零”跑。
优时限方面,改革前,用户用水报装最多需要8个环节,20个工作日;改革后,最快4个工作日内即可实现装表通水。
在2019年度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全国营商环境测评、2020年度省发改委组织的省营商环境测评中,广州“获得用水”成绩突出。2019年更获得市社会科学院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优秀奖,从学习者变为被学习者,创造了值得其他城市学习的先进经验。
在测评的过程中,梁维嘉因业务能力扎实,对广州“获得用水”改革熟悉,成为广州水投广州自来水公司主要代表参与测评。在面对评审人员抛出的各项问题,她均能淡定自如对答如流。梁维嘉的努力被众多同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不是两三天背稿就能应付得了的,没有背后日日夜夜的专研专注默默付出,是无法对广州‘获得用水’改革的细节知悉如此彻底的。”她的同事如此评价她。
文/代国辉 图/黄浚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