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到底有无黑幕,公开辩论有助权威调查
这位张医生有点刚!5月5日,“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反映肿瘤治疗黑幕”事件当事人再度发声。在半个月的沉默之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医生张煜在知乎发帖,请求国家卫健委给予机会让他和专家团对陆巍医生事件进行公开辩论。张煜表示,其与被控诉的陆姓医生素不相识,但这场公开辩论不仅有助于辩明个案问题,“也是肿瘤知识科普很好的机会,可能可以给非常多的肿瘤患者家属敲响警钟”。
已经进入舆论焦点的“肿瘤治疗黑幕”问题,能有如此崭新的进展不是坏事。
作为个案爆料人的张煜医生,选择再次打破沉默,主动申请就焦点问题进行公开的辩论,这可能有别于新闻热点事件后续的一般路径。
4月18日,张煜医生发表长文,质疑同行在治疗过程中超适应症用药、推荐不必要的基因测序与不合规的细胞免疫治疗,让患者花费增加十倍并且更早死亡,旋即引爆舆论。但也要看到,本文的发布与删除亦曾一度引来不少猜测和轩然大波。《新华每日电讯》曾就此发表评论希望个案“不是以当事人删帖收场”,而是能够带动更深入的调查。同时,如张医生所言,公开辩论对相关行业知识的科普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让患者群体对相关疾病有更为理智、冷静的认知。
张煜医生此番再次打破沉默,试图将争议的解决继续诉诸公议,考虑到相关问题的专业性,公众或许并不能对个案是非做简单辨别,但一旦将学术讨论以一种更为公开透明的方式进行,也不排除引来更大范围的专业群体对个案进行判断,并促成后续对行业内部调查开展有效监督。
况且,本次涉事的争议疗法,其科学性、必要性在学术范畴内的结论究竟如何,有必要借由此番个案对公众(特别是病患群体)有一个清晰的说明。而医疗人员向病患推荐、建议具体治疗思路的行为,也需要一个更为健全的利益区隔,这不仅是对患者权益的保障,更是对医疗职业安全的一种负责任态度。
患者家属向南都提供的谈话录音表明,陆姓医生多次“建议如果经济条件可以的话,一开始就比较努力一点”,并将患者引向其曾一度占股的公司……于不少有过就医经历的人而言,个中桥段似乎并不陌生。焦点案件调查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之所以至关重要,不仅是因为其攸关涉事医疗人员的职业清白,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医疗领域的规则建立、行业风气净化都有所关照。
不仅如此,在个案争议引来调查的过程中,对具体调查结果的申诉异议机制也应在制度层面予以安排。而就个案问题进行公开辩论,则是对调查本身的公开性与专业性提出的更高要求,有助于行业自身的建设,更有益于公众的知情参与,是公共问题有更彻底结论、不致永无止境撕扯的可取思路。
在此之前,国家卫健委曾就张医生长文所反映问题公开表态“绝不护短,绝不回避,要依法依规予以严肃处理”。事实上,张煜医生此番再次发文表达希望公开辩论的意愿,也符合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彻查态度,有助于消弭争议,而不是让好不容易浮出水面的个案再次沉底、不了了之。
理越辩越明,通过公开的辩论,对社会进行科普,同时邀请执业人群参与讨论、有所公断,对正在进行中的权威调查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肿瘤治疗是否真的有“黑幕”,不能只停留在各种流言和揣测的深渊中无法自拔,必须在“绝不护短”的态度下得到更为彻底的辨别和调查。因为,刺破肿瘤治疗的所谓“黑幕”,需要职业勇气、权威调查,也需要全程的阳光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