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假期安排该如何应对不同需求?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贵峰 05-08 01:20

  来论

五一假期结束了,是不是还没休息够?没事,马上就是不调休的3天假期。一个多月后是端午假期了,今年端午节6月12日至14日共放假3天,不调休。之后还有9月份的中秋节,还有7天的国庆长假。

“今年端午节放假3天,不调休”,尽管这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惊人消息,但在刚刚度过因调休而连休5天的五一假期,加上此次五一调休做法,曾引发各种吐槽,这个“端午不调休”消息,似乎仍具有某种特殊的抚慰人心作用。

其实,稍稍看一下日历就会发现,端午之所以“不调休”,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时间上的“巧合”——今年端午节(6月14日),恰逢周一,可以很凑巧地与上一个双休周末,自然形成一个无需调休的连休3天假期。也就是说,今年“端午不调休”,实际上并非制度化安排的结果,更非此前针对五一调休吐槽的一种回应,而主要是“自然”、巧合形成的。事实上,按照现有年度放假安排,接下来的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安排中,仍是存在“调休”的。

回顾一下此前舆论对五一“调休”的种种吐槽,不难发现,公众之所以会对此感到不满,背后的原因实际上是十分复杂、多方面的。

一方面,这种不满当然首先源自这一人为“凑假”式调休做法,可能会干扰原本正常的作息节奏,“调来调去打乱原来正常的生活节奏”;另一方面,这种人为“调休”做法,事实上也无形中损害甚至剥夺了人们在休假安排上的自主选择权,原本令人向往的休假,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失去选择自由、不得不接受的“被休假”。

而进一步更深入分析,人为调休式“被休假”,之所以让人不满,乃至难以接受,实际上还可能存在这样一些更隐蔽更深层次的原因。

比如,与广大民众尤其是与大量一线劳动者、“打工人”的实际休假需求相比,目前我们现行的休假供给仍存在明显不足,不少企业周末双休制都未得到充分落实。数据显示,我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过半数行业每周要加班4小时以上。而同时,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同样也不尽如人意。在这种背景下,相对于周末双休制、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相对更好的全国公休假日制度,事实上无形中承担了大部分满足公众休假需求的功能。而人为调休、凑假,公休假日也面临“被休假”命运、难以保证休假质量,因此而招致各种不满吐槽,显然并不让人意外。

人为拼凑出的连休长假,对于刺激消费、促进旅游,或许确实有利,但毕竟休假的根本目的和初心不在于此。面对“端午不调休”消息,我们或许不应仅仅只庆幸于这一次的“不调休”,更应进一步呼吁、期待,今后的各种公休假日安排中,针对“是否调休”问题,能形成一个更稳定、更符合休假制度根本初衷,也更能充分满足公众休假需求的预期。

在今后的公休假日休假安排中,除非具有充足理由,应坚持尽可能“不调休”原则——无论是具体可以连休几天,一切都顺其自然,不人为刻意拼凑连休长假。同时,将具体怎样安排休假的权利,充分交还给公众自身,让他们有条件有机会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怎样休假,而无需进行简单“一刀切”的统一安排。这样一来,不仅能从根本上化解因“调休”而产生的各种不满、吐槽,也有利于政府自身摆脱“无论怎样调休、总会有人不满意”的“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处境。 □张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