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抽检不合格背后 食品代工模式隐忧初现
业内专家认为产品质量问题与企业的质量内控体系息息相关


扫码关注 更多精彩

扫码查看 相关报道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的通告,显示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产品过氧化值(以脂肪计)超标。5月10日,三只松鼠回应,此次不合格原因为运输过程中未按要求存放,同批次产品已召回。南都记者注意到,这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被抽检出不合格。此前多次出现的食品质量问题,令人们关注食品代工这一种生产模式。
国家抽检
三只松鼠开口松子过氧化值检测值为2.2g/100g,为标准规定最大限量值的4.4倍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粮食加工品、食用农产品、食糖等23大类食品378批次样品,检出其中食用农产品、饮料、酒类等12大类食品20批次样品不合格。
在本次抽检结果中发现四川省重庆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成都分店销售的标称安徽省芜湖市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分装的开口松子(160g/袋,2020/5/23生产),过氧化值(以脂肪计)检测值为2.2g/100g,超出相关国家标准中规定过氧化值(以脂肪计)的最大限量值0.50g/100g。
过氧化值是指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形成过氧化物,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但食用过氧化值严重超标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
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已责成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立即组织开展核查处置,查清产品流向,督促企业采取下架召回不合格产品等措施控制风险;对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理;及时将企业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和核查处置情况向社会公开,并向总局报告。
企业回应
此次不合格原因为运输过程中未按要求存放,同批次产品已召回
5月10日上午,南都记者致电三只松鼠客服热线询问相关情况。对方回应“此次抽检的是2020年5月23日的批次,确实有这个情况。”接到这个情况之后,三只松鼠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加强物流的管控,以及产品的复查等,并表示如果记者需要更详细了解,留下联系方式后将有其他工作人员回电。截至发稿前,记者未接到回电。
同日上午,三只松鼠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关于三只松鼠开口松子事件的致歉》,称“我们向广大消费者及社会各界表达诚挚的歉意,我们会认真听取和采纳消费者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监督和建议,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并做出积极有效的整改。”
同时,三只松鼠还说明了出现此次情况的原因,称通报批次产品系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于2020年10月31日在重庆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成都分店抽取的1批次标称由三只松鼠分装的开口松子(规格型号:160g/袋;生产日期:2020-05-23)产品。
在获知该信息后,三只松鼠已第一时间对该批次产品进行召回处理。后经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4批次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5号)》指出,造成该批次产品抽检不合格的原因为上级经销实际履行人运输过程中未按产品包装标示的要求存放。
三只松鼠还表示,事件发生后,公司快速成立专项整改小组,组织对所有产品从生产到流通的全面排查。包括加强供应商伙伴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过氧化值内控标准提升产品密封锁鲜效果;加强包装环节质量管控,推动脱氧剂品质及包装形式升级;加强流通环节质量管理等。并表示将以此为鉴,时时警示自己,并且继续与监管部门保持沟通,从源头控制、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建立更高的标准。
历史回顾
三只松鼠此前也被抽检出不合格,开心果被检出霉菌超标1.8倍
据了解,此次不是三只松鼠第一次被抽检出不合格,南都记者此前报道,三只松鼠曾多次被检出产品不合格,例如2017年8月该公司被检出其生产的开心果霉菌超标。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三只松鼠的867条投诉中,很大一部分系因零食中被吃出毛发、虫子、毛发、不明物体甚至蛆虫等产品质量问题,而遭到投诉。
据媒体公开报道,2017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相关食品抽检通告,显示天猫超市在天猫(网站)商城销售的标称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开心果,霉菌检出值为70CFU/g,比国家标准规定(不超过25CFU/g)高出1.8倍。检验机构为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三只松鼠当时在微博上回应,“初步认为出现毒菌超标的原因是由于产品出厂后因存储、运输条件下控制不当引起霉菌滋生,导致流通环节抽取样品不合格。”并表示将在全国各物流仓储环节开展全面培训及监督工作,开展全链路产品防护培训工作,加强库内储存温湿度控制的管理等。
据三只松鼠官方网站,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由“松鼠老爹”章燎原创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安徽芜湖,并于南京成立研发与创新中心。公司为拥有4000余名正式员工、年销售额破百亿元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300783),正加速向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企业转型。自2014年起,公司连续五年位列天猫商城“零食/坚果/特产”类目成交额第一。
行业观察
“品牌+代工”成风险点
产品安全与质量内控息息相关
产品质量屡次出现问题,“代工”这一模式成了被关注的部分。南都记者注意到,包括三只松鼠在内,近年来崛起的休闲零食企业,均采取“品牌+代工”模式实现快速成长。业界认为,对于“品牌”+“代工”的零食企业,代工点品控系相关企业要面对的风险点。
三只松鼠在2020年财报“食品质量控制风险”中显示:“在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上游供应商未按有关法规及公司要求进行生产,质量控制制度和标准未严格执行、生产和检测流程操作不当等现象,从而导致不能完全规避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风险”。
一名从事零食生产行业的从业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品牌+代工”的轻资产模式,有利于品牌快速铺货及向全品类进行渗透,甚至短期内实现“弯道超车”。但从产品品控角度看,由于“生产线找外包”性质,企业对代工供应商较难进行有效管控。这就造成了产品品控难度高,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反观传统零食制造企业,由于生产线都是自己的,因此质控和生产成本都能由企业自己掌控,从而能尽可能避免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代工”确实容易带来质量和品控方面的风险,但产品安全最终还是与品牌企业的管控息息相关。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10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直言,其实很多全球知名食品品牌,均有采用代工模式,“但却很少发生产品质量出问题的情况,这其实也说明代工不一定意味着容易会出现品控等问题”。
朱丹蓬认为,产品质量问题与企业的质量内控体系息息相关,且与企业执行水平及执行人员素质等存在很大关联。“有的企业一发现有代工供应商存在质量问题,就终止合作;但有的企业在处罚措施方面却较为欠缺,因此产品屡次出现质量及品控问题。我认为,产品质量安全应该要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问题发生”。
出品: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统筹:陈养凯
采写:南都记者 肖韵蕙 贝贝
实习生 杨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