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启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系列活动
一对缺水型大城市 双双把水“节”
广州本地水资源量较少,过境水资源量丰富,人均本地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全省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使用的多为引调的“客水”,属于缺水型大城市。
深圳降雨充沛,但受限于水文水系、地形地貌等因素,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全市85%以上的用水需从市外东江调水解决。人均水资源量仅154立方米,不足全国的十三分之一。
南都讯 记者魏凯 谢萌 通讯员赵雪峰 5月9日至5月15日为第30届“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节水型城市”,这期间广州各区均陆续组织开展节水科普讲座、节水有奖问答等活动。而深圳作为一个严重缺水城市,近年来,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举措和多形式的节水宣传,目前已经形成全民参与,全社会合力节水的新局面。
广州市已成国家节水型城市
近年来广州坚决践行以“节水优先”为首要内容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把节水减污作为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主攻方向,坚持走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道路,推动城市节水工作从“全民行动”到“全面见效”,着力推动用水方式从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开创全民合力节水新局面。
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累计895家用水单位完成水平衡测试,累计创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269个、企业100家、单位147家,市级节水型居民小区113个、企业23家、单位35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2158家。
2020年,广州市成功迈入国家节水型城市行列,番禺、花都、增城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其中番禺区入选水利部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节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广州塔举办节水宣传标语灯光秀
在本次节水周期间,广州市水务局在广州塔举办节水宣传标语灯光秀,循环播放“坚持节水优先,推进绿色发展”“全民参与节约用水,共建共享绿色生活”等标语,色彩炫动,引发市民群众纷纷驻足观看,营造了全民节水、惜水、亲水的良好气氛。
各区也陆续举行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仪式,组织开展节水宣誓、节水设施巡检、节水科普讲座、节水有奖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节水进社区、进校园、进公共机构,宣传节水政策,科普节水知识,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节水,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深圳海绵城市建设曾全国居首
2011年,深圳获“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十三五”期间,深圳市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深化巩固,圆满完成各项考核指标及任务。2019年,深圳以98.78高分通过了国家节水型城市第二轮复查,南山区、福田区在全省率先建成首批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区。深圳还在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获得全国第一名,并获得中央财政奖励资金1.2亿元。
今年3月,《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节水典范城市工作方案(2020-2025年)》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深圳城市用水效率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建成节水典范城市的目标。
深圳七大行动建设节水典范城市
为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深圳始终坚持开源节流,在拓展市外水源保障的同时,大力加强全市节水工作,积极探索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2005年起,深圳陆续颁布《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深圳市计划用水办法》等近10部法规规章,成为华南地区首个为节水立法的城市。经过多年努力,深圳市先后获得“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称号。2020年,全市万元GDP用水量进一步下降到7.32立方米,供水管网漏损率约8%,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预计到2025年,深圳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小区或户数占比)将达到30%以上,节水型工业企业、单位覆盖率(水量占比)分别达到20%以上,将比国家节水型城市覆盖率的指标高出一倍。
根据《方案》,深圳将节水纳入城市发展战略,专门成立市节约用水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健全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全面实施节水双控管理、深入挖掘开源降损潜力、实施行业深度节水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型载体创建、推动科技节水提质增效、创新完善节水市场机制等七大行动,推动实现2025年目标。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