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 航天保险如何护航?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爽 05-18 01:40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周六8时许“惊鸿一落”,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喜讯传来,普天同庆。面对从未验证的火星地形地貌以及极端恶劣的火星气候,谁将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保驾护航?

  日前,人保财险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以下简称探月中心)在京签署合作协议,人保财险成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独家保险合作伙伴”。值得关注的是,占据中国航天保险市场份额七成的人保财险,其保障数据和赔付数据可以基本彰显航天保险的大致情况。

  南都记者从中国人保2019年的一份文件获悉,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坚定的支持者,中国人保已为中国航天提供了30余年的保险服务,累计为68个项目91颗卫星提供保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逾40亿元。

  南都记者获悉,一般保险机构对火箭、卫星等进行承保的同时,亦会妥善通过各种途径和安排选择分保或再保险等方式分摊风险,以规避对保险机构的整体经营的影响。

  

航天保险涵盖多个环节

  

  从财险业务分类来看,航天保险并非财险公司的基础类业务,而是扩展类业务,一般作为特殊风险产品的形式存在。

  中国太保集团称,航天保险是指保险人对火箭和各种航天器在制造、发射和在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给予保险赔付的一种保险。

  据南都记者查阅多家险企的航天类保险产品获悉,财险机构曾发行或仍发行的航天类保险产品种类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卫星在轨寿命保险、首台(套)航天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卫星发射及初始运行保险、发射前保险、点火起飞保险、卫星发射第三者责任保险、卫星发射前保险、网络信息安全特殊风险保险(航天保险)、卫星发射保费保障保险、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综合保险、航天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等。

  中国太保在其官网的资料称,航天项目的保险根据航天项目进展的时间划分为:火箭和卫星的制造阶段的保险、发射前保险、发射保险和卫星在轨寿命保险。

  

过去30多年赔付超40亿元

  

  人保财险与探月中心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人保财险与探月中心开启了全新合作模式,由前期探索正式进入全面落实新阶段,是我国航天保险领域探索创新的重要体现。人保财险将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提供专业全面的保险保障和风险管理服务。

  早在1985年,人保财险就签署了国内第一张航天险保单,至今已服务我国航天事业36年。

  中国人保此前曾在上交所互动平台回应投资者时表示,中国人保有中国保险业内唯一航天险专业团队,拥有国内最大、最稳定的航天险承保能力。人保集团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战略合作伙伴,近四十年来始终为中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重要航天项目承保份额70%,在中国航天保险市场处绝对引领地位。中星18号卫星是公司承保的保险标的,公司已妥善安排再保险,对公司的整体经营不会造成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南都记者从中国人保2019年年底的一份文件获悉,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坚定的支持者,中国人保已为中国航天提供了30余年的保险服务,累计为68个项目91颗卫星提供保险保障,累计支付赔款逾40亿元。

  同时,南都记者从中国人保2020年社会责任报告获悉,2020年,中国人保承保“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亚太6D卫星、“鲲龙”AG600水陆两栖大飞机、“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等重大工程项目,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持续保驾护航。

  而根据中国人保此前在上交所互动平台上表示,人保财险已为国家多个重大航天项目提供保险保障,累计承保150多颗卫星保险。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