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李大钊为何婉拒战友营救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诸浩 李思萌 05-18 02:00

  扫码查看《红色的选择》合集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1927年4月,李大钊在北京被张作霖逮捕,4月28日秘密处死于北京西交民巷看守所,时年38岁。

  在直奉军阀加紧迫害革命人士时,李大钊有多次机会离开北京,然而他都拒绝了,他跟妻子赵纫兰说:“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代,这里的工作是怎样的重要。”

  1924年7月,李大钊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一大。年底回国时途经哈尔滨时,朋友拿出《盛京日报》上登的直系军阀政府北京卫戍司令对李大钊的通缉令,劝他不要回北京,到别处暂避。李大钊说:“哪个干革命的不被通缉?干革命还能怕通缉?”坚持回到了北京。

  1926年4月,直奉联军开进北京,随即公布《保安办法十七条》,其中规定:“宣传赤化,主张共产,不分首从,一律处死刑。”《京报》社长邵飘萍、《社会日报》主编林白水先后被杀害。李大钊更被他们视作北京的头号“赤敌”。

  1926年夏秋间,中共中央通知李大钊,要他和罗章龙前往武汉成立中央分局。罗章龙回忆:“大钊同志说:‘你先走,我还要安排一下,安排好了我就来。’我说这不行,我陪你走方便些,通过封锁线,你一口河北话是过不去的。他说:‘我现在工作摆不开,所以,只好你先走。’”

  李大钊考虑到当时国共两党北方负责同志大都已经南下,为策应北伐,在北京还有许多重要工作要做,所以让罗章龙先去武汉,自己带着两党机关以及一家老小,搬进了东交民巷28号苏联使馆西院旧俄兵营里坚持战斗。按《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军警不得擅自进入东交民巷使馆区。

  在这里,李大钊继续主持开展革命活动。在他的领导下,中共北方区委利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壮大了党的组织。自“三·一八”惨案至1927年2月,仅北京一地,中共党员就由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李大钊还领导中共北方区委为配合北伐做了大量工作,提供北方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报,为壮大国民军、分化各派军阀策应北伐作出巨大贡献。

  1927年4月4日,直鲁联军总参议、中共秘密党员杨度参加朋友女儿婚宴时,从当过外交部总长的汪大燮处得知张作霖要派人进入旧俄兵营搜查,并已与东交民巷的外交使团打了招呼。杨度当晚把消息传进旧俄兵营,可惜李大钊没有走。

  收到杨度的消息后,李大钊也意识到了危险,他设法送走了一大批同志,做了焚毁机密文件、练习打枪等一系列应变准备。

  经过签订《辛丑条约》的八国公使默许,4月6日,正值清明节,大批警察和宪兵闯入旧俄兵营,李大钊和妻子及两个女儿一起被捕。

  李大钊被捕后,北方铁路工人组织了劫狱队,准备营救。李大钊得知这个消息后,不愿工人同志做无益牺牲,极力反对。他说:“我个人为革命为党牺牲,是光荣而应当的,但已经是党的损失了,我不能再要同志们来做冒险事业,而耗费革命力量,现在你们应当保存我们的力量,不要使革命力量再遭损失。”

  1927年4月28日下午,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被秘密处以绞刑。

  此前,李大钊一位亲友曾问他:“你们老搞这事,不怕吗?人家今天赶,明日捉,把你们从这儿赶到那儿,你们不是自讨苦吃吗?”李大钊回答:”他们好比是一堵墙,我们捣来捣去,总会把这堵墙给捣垮的。”又说:“怕什么!早晚我们是要胜利的。我们的主义,就像庄稼人的种子一样,到处都撒遍了,他们破坏了这儿,还有那儿长起来,没有关系。”

文字整理:南都记者 汪建华

资料来源:《李大钊年谱长编》《李大钊北京十年》

  南方都市报创意中心、要闻部联合出品

学术顾问: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卢荻

统筹:苏芬南 汪建华

文案:诸浩 李思萌

设计:+7 交互:麦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