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恩平“小山城”20多人参加抗日游击队

这里出生的吴有恒曾任解放军粤中纵队司令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罗忠明 05-19 00:50

  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吴有恒。

  恩平县人民政府旧址,同时也是吴有恒故居。

  红色基因

  第53期

  人物志

  吴有恒(1913-1994),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人。1936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香港工委书记、香港市委书记,广州市委学生工委书记,粤东南特委组织部长,中共广东省委港澳地区特派员等职。1939年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1945年出席七大后被派回华南,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南路特派员,粤桂边区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粤中地委书记、粤中军分区政委、中共粤西区党委常委兼秘书长、中共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羊城晚报》总编辑兼党委书记、广东省新闻学会会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代表。吴有恒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又是勤政为民的政界领导,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代表著作有小说《山乡风云录》、《北山记》、《滨海传》等。

  广东省恩平市沙湖镇上凯村委会上凯岗村,是一座坐落于弓山边,背北朝南,房舍楼宇从山脚向上顺延而建的“小山城”。上凯村是恩平市内古老村庄之一,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村。革命老前辈、著名作家吴有恒,就是出生在这里。吴有恒故居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恩平县人民政府旧址,恩平县人民政府在此领导了全县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和支前工作。

  全村七人献身解放事业

  

  恩平市沙湖镇上凯村委会下辖共7条自然村,其中的上凯岗村坐落于弓山边,背北朝南,房舍楼宇从山脚向上顺延建造,从远处看彷如一座小山城。该村是恩平市内古老村庄之一,何时立村已无考证,有史可查的元代已立村,村民都是吴姓。

  上凯村也是恩平著名的革命老区村。大革命时期,随着恩平农民运动形势高涨,上凯岗于1926年成立了农会,大力开展农民运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上凯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全村共有二十多人参加抗日游击队。解放战争时期,上凯岗成为粤中地区武装斗争的红色根据地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该村有七位烈士献出宝贵生命。为缅怀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激励后人,建有上凯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村东),碑名是由吴有恒题写。上凯村下设两个村小组党支部活动室,其中三丰村党支部活动室位于吴有恒故居傍,内设吴有恒展览馆、党员活动室,除日常供党员活动学习之用,同时还免费开放给前来参观的游客。

  

家族塾馆供游击队使用

  

  吴有恒故居原名“因树书屋”,是吴有恒的祖父吴伦家兴建的家族塾馆。

  1948年2月,吴有恒卸下南路特派员和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司令员的职务,由中共香港分局指派回到家乡。这年,他的父亲吴在焯68岁,见到阔别了十五年的儿子,有说不出的欣慰。但他思想十分开明,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早就恨之入骨。对于吴有恒等人的活动多方支持,主动把因树书屋供游击队使用,在经济和粮食方面更是尽量供应。吴在焯当时年事已高,在反“扫荡”中潜移躲避很不方便,于是暂时到湛江三弟荫楠处居住,在那里的合法身份是开商行做生意。

  1949年11月,南下解放大军胜利结束了粤桂边战役,湛江也告解放。阔别了上凯村近两年的吴在焯由吴荫楠陪送回乡。当时由于刚刚解放,国民党反对派的败兵溃卒及土匪流氓还到处为非作恶,社会秩序仍很混乱。在他们回到阳江县境途中,遭到了土匪的打劫,受到了惊吓。当回到本县牛江渡圩,家乡已眺望可及的时候,又不幸于过渡中沉船受溺,虽然从水里抢救过来,却因此而患风寒,更因年事已高,便一病不起,至年底去世,享年七十岁。

  

县人民政府就设在他家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25日经中共粤中分委批准成立恩平县人民政府,设在沙湖上凯岗吴有恒家里。郑鼎诺任县长。同年5月1日,恩平县人民政府在上凯岗召开群众大会,庆祝恩平县人民政府诞生。并宣布成立三区、四区人民政府。四区政府机关也设于此。

  吴有恒故居建于1905年,是近代岭南民居典型的楼阁式建筑。故居重建后,四周建有围墙,院内建有花果园和池塘,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主要包括两座建筑,前楼是原家族塾馆(因树书屋),后楼是碉楼,中间建有廊部连接。在书屋正门仍有一副用吴有恒笔迹书写的对联,上联“因材而笃”,下联“树德务滋”,横批“因树书屋”。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扫荡上凯岗十余次,旧址遭敌人放火焚烧。1987年按原貌改建为水泥框架结构,屋内的字画及中厅的陈设均按原貌摆布,此外还增加了文物及图片等内容。1983年6月,被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恩平县人民政府旧址——吴有恒故居,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6年,被中共江门市委组织部公布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被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20年,沙湖镇投入100多万元,再次对吴有恒故居进行了升级维护,增设了入党宣誓场地以及恩平革命斗争史等展览内容,吸引约150个机关团体近10000人前来参观学习。

  

发展红色资源推动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潮中,上凯村积极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村民收入。上凯村发动党员鼓励村民因劳动力不足而闲置的责任田、集体农田由村统一打包发包,通过沙湖镇三资平台成功发包闲置农田2000亩,直接带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近一百万元。

  上凯岗在农村五保、低保方面做到应保尽保,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民自治、乡规民约、村务公开、三资管理、治安帮教等健全上墙,创建目标明确。监督管理机构完善,乡风文明。

  上凯村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针对原来的村落环境污染严重、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对村落进行全面整治,并重新规划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立足实际,突出本地特色,尊重群众意愿有条不紊地推进,把创建活动变成广大村民齐齐参与的群众性活动。到目前为止,采用“镇政府支持投入+村集体筹集资金”的方式,已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建设了多项工程。目前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已逐渐形成“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气象。

  

采写:南都记者 罗忠明 通讯员 李渊深 华莹

学术顾问: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卢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