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地主家四少爷为何烧毁自家田契

彭湃“毁家革命”,在海丰建立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汪建华 刘开开 05-26 02:00

扫码查看《红色的选择》合集

彭湃是中国第一个县级农会、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创立者。他烧毁自家所有田契,宣布其土地归农民所有,不用向他纳租税,被当地农民称为彭菩萨。

在当时,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影响甚至比井冈山还要大。1927年12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题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的长文,介绍海丰苏维埃政权。当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指示湖南省委:“应在湘赣边境或湖南创造一个深入土地革命的割据局面——海陆丰第二。”

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领导农民展开减租抗租运动,开展土地革命,组建农民自卫军。

然而他却出身于海丰县一个大地主家庭。他家富甲一方,拥有“鸦飞不过的稻田”,人称“桥东彭”,彭湃是“四少爷”。

1921年,彭湃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不久当上了海丰县教育局局长。1922年6月,彭湃“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他脱下学生装,穿起粗布衣,戴上尖顶笠,赤着双脚,与农民聊家常,到地里帮农民拔草、车水,到农民家里帮农民舂米。一些地主豪绅甚至说他得了精神病。

1922年7月29日晚,彭湃与张妈安等5位农友决定公开组织农会。这就是著名的六人农会。仅两个多月时间,农会会员发展到2000多人,分布于赤山约的28个村。

当年10月21日,赤山约农会正式成立。农会在县城办了一所农民医药房,农民凭会员证看病,不收诊费,药费折半,大受农民欢迎。

首先在他家庭引起矛盾。1921年10月,大哥彭银提出分家。彭湃说:“我无家可分”。最后还是分得七十石公租。

这天,彭湃在彭家门口的龙舌埔演戏,农会通知农民前来观看,到会者万余人。开演前,彭湃拿着一大捆田契走上戏台,高声宣布:“彭名合(彭家商号)的田不是彭名合的,更不是彭湃的,这些田是农民兄弟起五更、睡半夜终年辛勤劳动的成果。”说罢,便一张一张地宣读田契所写的内容、地点、亩数和佃户姓名,然后当场烧毁。彭湃烧田契的消息迅速传遍海陆丰。

此后,农会迅速由赤山约扩展到平岗、银溪等十余约。会员达两万余户,人数有十万之多,约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1923年1月1日,彭湃主持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成立海丰总农会,彭湃当选总农会会长。大会通过了由彭湃起草的农会章程,提出了总农会的奋斗纲领:“图农民生活之改造,图农业之发展,图农民之自治,图农民教育之普及。”

1928年11月彭湃被调到上海任中央农委书记,同时增补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29年8月24日下午,因叛徒出卖被捕,8月30日被秘密杀害,年仅33岁。

广州起义失利后,徐向前所在的红四师开赴海丰。彭湃组织了几万人的群众大会欢迎。据徐向前回忆,“(彭湃)他只有20多岁,身材不高,脸长而白。完全像个百分之百的文弱书生。他身穿普通的农民衣服,脚着一双草鞋。海陆丰农民都称其为彭菩萨。”“当他讲到广州起义的失败,把手一挥说:这算不了什么,虽然失败了,但我们是光荣的失败。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计失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文字整理:南都记者 汪建华

资料来源:《彭湃研究论集》《彭湃传》

南方都市报创意中心、要闻部联合出品

学术顾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卢荻

统筹:苏芬南 汪建华

文案:诸浩 汪建华 设计:刘开开 交互:麦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