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文保单位消防安全不能流于形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05-26 02:00

近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派出多个暗查暗访组,分赴各地对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暗查暗访。其中,第三暗查暗访组前往云南进行消防安全领域抽查检查,发现文物保护单位内存在部分商户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制定和演练工作不到位、值班人员对消防控制设备操作不熟悉等问题。

消防安全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尤为重要。对于文物保护单位而言,消防安全如果出问题,除了生命财产安全受威胁,还可能令文物受损甚至消失。文物之所以珍贵,正在于它的稀缺性和不可复制,一旦发生火灾,稀世珍宝或文化遗产可能就此付之一炬,伤害是毁灭性的、不可逆的。

这样沉重的文化代价,今年初刚在千年古村翁丁大火中付出过,翁丁村大火后,云南在全省范围开展了古村落和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对古村落逐个进行消防安全评估,查找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方案。

云南文保单位消防整改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建议和措施也都得当,但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暗访组的调查来看,整改成效却比较有限,一些地方甚至有形式主义嫌疑。

首先,消防设备是有了,但设备没设置好,工作人员对设备也不熟悉。在检查中,暗访组发现,电气火灾监控系统的漏电报警未处理,设备显示时间甚至是2060年;而值班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基本为零,被要求操作时,居然用手按着并不是按键的火警指示灯。空有设备,没调试好,也不会用,事前预警发现不了,连时间都是错的,因此事后复盘也很难准确。本来是为了维护消防安全的设备,却成了会令人放松警惕的潜在隐患。

其次,应急预案是有了,但存在疏漏,工作人员毫无章法,没按规程引导疏散。在模拟演练中,消防警报声响起约一分半钟后,相关工作人员才赶到现场,而且没配备对讲机,一问是消防控制室的工作人员擅离职守跑出来的,为其借了对讲机呼叫后,又过了半分钟,微型消防站队员赶到现场,却没有携带灭火、救援器材,全程也没有工作人员对现场游客进行疏散引导。如果这不是模拟而是真的火灾,没呼叫、没组织、不带灭火器材也不疏散群众,会造成多大的灾难性后果不难想象,执行人员毫不了解的应急预案究竟有什么用?

最后,传统村落还是老问题,用火用电隐患多,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有短板。例如,暗访组在中元村检查时发现,村民在屋内设置烹饪食物的火塘,焚香祭祀处没有防火措施。设置火塘、焚香祭祀都是当地习俗的一部分,也是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保护当地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维护消防安全,对消防器材及保养情况、消防意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防安全防护不能停留在纸上,尤其对于文物保护单位更需要谨慎,翁丁村古寨的教训历历在目,我们已承受不起如此沉重的代价。

充足的消防器材与定期保养,决定了消防安全防护的下限,工作人员对器材的熟悉使用与消防意识,决定着消防安全防护的上限;目前,器材配备基本都是充足的,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与意识才是重点,这可以通过定期培训、规范手册、演练考核来实现,如当地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以目前的技术也完全可以通过线上培训等方式来完成。至于群众的消防意识,需要在尊重当地文化的基础上,反复强调与宣传,这同样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段提升效率与成效。

如果消防搞形式主义,文物保护也就只剩形式了。打破消防安全防护中的“形式主义”,方法有很多,重点在于决心与坚持,不满足于以“形式主义”交差,这样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