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推出19项降成本清单,上半年一系列政策将集中落地

定向支持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新华社 05-26 02:35

随着今年我国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企业的减税降费新举措已陆续落地,不少企业开始享受到减税红利。图为深圳市宝安区一创新创业园区的科技公司。 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推出19项降成本清单,明确今年实体企业降成本的任务书。据悉,当前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企业的减税降费以及一揽子降成本举措正在紧锣密鼓落地,政策红利加速直达市场主体。在不久的将来,还有包括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等一系列为实体企业减负的政策将密集落地,更多红利可期。

系列政策集中落地 落细落实是关键

记者了解到,根据时间表,上半年还有一系列降成本政策将集中落地,其中包括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将政策落实落细是关键,要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确保政策效果发挥到位。同时,要通过改革提高企业盈利和抗风险能力。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8方面19项任务清单,派发减税大礼包,降低融资、人工、用能、土地等要素成本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

各项政策落细落实是关键。目前,多个部门在进一步制定出台细则,推进减负红利进一步落地。5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减税降费政策精准落实工作的通知,就精准落实好各项税费优惠政策措施等作出部署安排。

“春雨润苗”专项行动 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还与全国工商联联合印发《2021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方案》,共同开展2021年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

今年4月以来,我国针对小微企业、制造企业的减税降费新举措已陆续落地,包括对小微企业年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等。记者了解到,随着这些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不少企业享受到减税红利。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是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关乎民生就业大计。“作为一家小型建筑公司,疫情的暴发让我们公司的资金周转变得很困难,好在去年的企业所得税缓缴政策解了燃眉之急。但今年年初,我们既要缴纳去年的缓缴税金,又要准备今年一季度的申报。正发愁之际,就接到了税务局政策辅导团队上门送来的小微企业优惠再减半的好消息。算下来新的优惠政策为我们减免了近20万元企业所得税,现在只需要缴纳2万余元就可以了。”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柏强说。

位于湖南的临湘泰诚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普通货物道路运输和信息配载的物流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左右。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张传雄算了一笔细账,仅一季度公司可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金额8.6万元,减税“红包”变为企业的利润。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进一步完善

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动态备受业内企业关注。税务总局发布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后,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朱国强算了一笔账:今年享受最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后,预计新增企业所得税减免825万元。

降低融资、人工、用能、土地等要素成本也是今年降成本的重点内容。日前,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赴漯河等地督导清理取消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暖行业不合理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贵州省发改委等八部门推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优化部分路段差异化收费、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对纳入国家和省级专项规划、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物流项目,在建设用地指标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关于进一步强化海南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则提出了20条政策措施,全力推动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链接

  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多年、 成效显著

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在于降低市场主体负担、激发经济运行的活力和可持续性。“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减税降费规模超7.6万亿元,取得了以下显著成效:首先是明显降低了宏观税负。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中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在此前后持续出台的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呼应了这一要求。以税收收入的GDP占比来观察宏观税负,该占比已经从2016年的17.5%降至2020年的15.2%,下降了2.3个百分点。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GDP占比来观察宏观税负,该占比从21.4%降至18.0%,下降了3.4个百分点。其次,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切实地达到了让利市场主体、激活微观主体活力的目标,企业降成本效果较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减税降费政策的成效。经过多年的降成本努力,2021年1月-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营业成本率为82.92%,已较2016年至今的最高值85.87%下降了2.95个百分点。

2020年,在新冠疫情突发的冲击下,为保持经济社会运行的底线,突出暂时性和结构性特点的政策频出,重点减轻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受疫情冲击较大行业企业税费负担,带来了史上最大的年度减税降费规模(超2.6万亿元)。得益于有效的疫情防控,中国经济以较快速率走上了复苏道路。

  专家

  降低企业享受“降成本”的门槛 避免各种表格和申报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系列降成本政策陆续落地,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鼓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链升级,助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他指出,当前最迫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落实落细政策,要降低企业享受“降成本”的门槛,避免各种表格和申报,也不能在降成本的同时抬高各种隐性成本。二是要处理好政府财政收入、企业成本费用与居民收入的关系。

“在降成本方面最迫切的是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延续性,坚持降低显性成本与降低隐性成本相结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表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蒋震在接受采访时称,《通知》统筹兼顾、全方位、全口径地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明确了时间表,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当前,将政策更好地落实落细是关键,这不是单个领域也不是单个部门的事儿,要协同共治。此外,还要从现实出发,结合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瞄准企业成本的难点和痛点,精准施策,同时注意不断评估政策实施的状况,在推进过程中不断完善,确保政策效果发挥到位。”

对于下一步降成本的发力点,罗志恒认为,通过降成本促进实体企业发展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改革从长远提高企业盈利和抗风险能力,改革远比阶段性措施重要。比如,要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和加强监管,后移监管环节。“当前能耗成本等较高,主要在于市场准入放开还不够,充分的竞争环境下成本自然下降。通过深化多个领域的改革才能长久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综合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