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间“免费超市”,一片邻里情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06-07 01:20

短评

“小面包、牛奶、小朋友的零食、尿不湿、蒜头、萝卜、青菜……”近日,一条短视频让广州荔湾封闭管理区域内的珠江金茂府业主群热闹起来。“谢谢好邻居”“太感谢了,正愁两个孩子没尿不湿了”。人不在广州的业主王小姐委托邻居,将家中的库存拿出来赠与小区业主,为隔离邻居开了个“免费超市”。邻居将王小姐家中的食物和日用品都拿到大门外走廊上,并将大米、蔬菜、奶粉、尿不湿等20多种物资,拍了短视频和照片发上群,告知有需要的业主免费领取。

周围生活着如此有人情味的邻居,这个小区的业主应该庆幸。

面对困难时该如何应对,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自己的亲人,但并非所有人都与亲人居住在一起,他们可能与自己相距甚远,甚至在不同的城市。所谓远水救不了近火,遇到困难第一时间能提供帮助的,恰恰是那些“大门外的陌生人”,也就是住在隔壁或者同一个小区的业主。

“陌生人”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每个地方的社区文化有所不同,就广州而言,比较特殊的一点在于,很多人习惯以街坊相称,广州街坊一直是一种身份符号,代表着人情味和烟火气。

此次疫情确诊相对较多的荔湾区,是名副其实的老城区,很多老广聚集于此,过去延续已久的那种邻里关系,以及由此构建的熟人社会,一直都很坚固。这可能是广州城市文化中比较独特的一面,新广州人进入这种相对陌生的环境,都会经历一个融入这种社区环境的过程,不过从人们的反馈来看,似乎困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王小姐可能是一位新广州人,她于5月底小区还没实施封闭式管理时回了安徽老家。不好确定,她平日与其他业主之间关系如何,是否经常与之打交道。在高流动性的城市,对于那些外来者,可能街坊这个词显得有点突兀,很多人都习惯于打理自己的生活,与邻居交流很少,甚至隔壁姓甚名谁都不清楚。但也不要忽视,社交媒体构建了新的熟人社会,如今同一个小区的人们,大多建了业主群,无论是老广还是新广,都获得了共同的交流渠道,人们可以高效地商量社区事务,若有需要,邻居往往是可信赖的人。

如今,面对疫情这种暂时的公共事件,街坊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战疫力量。同处一个社区,封闭管理让大家关系变得更为紧密,疫情放大了彼此的善意,人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受到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带给自己的能量。每一个人、每一个小区,都能多一份关照,这就是城市的烟火气,这就是我们的家园情。相信王小姐和她的邻居们,很快就能度过这段特殊的时光,待疫情散去,归来彼此还是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