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高考前一天:医护妈妈在广州一线战疫,儿子在荔湾隔离校区备考

“一定要记住冷静与坚强,希望我们各自顺利,胜利会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道斌 敖银雪 杨丽云 董晓妍 杨丽云 06-07 01:57

吴金玲(右)在石牌进行防疫核酸检测。

高考前夕,罗迪在班级留影。

防护服上写满妈妈对女儿美好的祝愿。

萧肖兰在采样现场打出“高考必胜”的手势。

疫情下的高考

昨日,2021年高考倒计时最后一天。

护士妈妈吴金玲,正在花都做防疫核酸检测;高三儿子罗迪,正在荔湾隔离备战高考。

过去的半年,有一场属于母子之间的并肩战。

“去年在武汉战疫,儿子告诉我,一定要记住冷静与坚强。如今,希望我们各自顺利,胜利会师。”一个在高考一线,一个在战疫一线,当生活成为最好的脚本,这对母子在其中找到了彼此的平衡。

高考儿子封闭隔离

医护妈妈忧心他吃不上饭

5月29日,2021年高考倒计时第9天。

要高考的儿子没地方吃饭了。

吴金玲攥着手机,她在等消息,但一直没来。

当日凌晨5时,广州市卫健委发布通知,荔湾区东漖街调整为中风险地区——这是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的所在位置,也是她高三儿子罗迪读书的地方。

“为了保障高考安全,高三学生校内全封闭管理。直到高考结束。”学校的消息迅速传达下来,罗迪有些麻烦。为了保证备考睡眠,最近他在学校上课,晚上就去一墙之隔的宾馆睡觉。离开了学校,封闭管控,高考的儿子上哪吃饭呢?吴金玲眼睛弯下来,眼角有泪要落。她给宾馆前台打电话,发信息:罗迪家长,希望能在酒店订餐。又附上一个抱拳的表情。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了23年的护理工作,这个护士长很清楚怎么跟人做沟通协调。虽有治病救人的本事,却顾不了高考儿子的一顿饭。宾馆一直没有回复消息。她攥着手机,起身,坐下,再起身,再坐下。这么多年过来,吴金玲一直觉得,心里对儿子是有亏欠的。从暨南大学毕业,她就一脚踏进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神经外科,一干就是23年。初一到高三,儿子离开家住宿上学,一住就是多年。她也习惯了儿子独立的状态。

谁知疫情在高三的最后几天来了。大雨将至,等了一天,儿子吃饭的事情还是没着落,吴金玲又给宾馆发消息:你们还是要给高三的孩子煮点吃的,谢谢,坚持一周就好。再附上了一朵花的表情。

“现在我连他高考的吃饭问题都管不好了,讲到这里,我也想哭。”吴金玲穿着白大褂,抽了一张纸,转身对着窗外,看不清表情。

5月30日18时,她终于等到消息,宾馆回复:“(罗迪)下来吃饭了”。当晚,吴金玲收到消息,明早随队前往天河区石牌社区支援大规模核酸检测。

广州战疫一声令下即出发

间隙抽空打听儿子消息

5月31日,高考倒计时7天。

这一天,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火速集结第二批100位医护人员,承担天河区石牌社区核酸检测任务。早上8时,吴金玲和医护人员已到岗。她被派到石牌街朝阳社区,核酸采集点离家仅几步路之遥。

吴金玲抬头看了一眼队伍,街坊们打着伞抱着小孩,搬着塑料凳子,在太阳底下坚持。这个时候,儿子应该也在坚持备战吧。晚上18时30分,核酸检测休息的间隙,她打开手机,看到和儿子一同在宾馆隔离的学生妈妈的微信。“刚我小孩发来信息说,吃得很简单,没有肉。早餐也没有,要自己准备。罗迪很厉害,这么久也坚持下来了。”

吴金玲不知道该怎么办,但她感觉自己好像也还能继续坚持。凌晨结束工作,第二天清晨7点,她又出了家门,把自己套进了闷热、熟悉的白色防护服里。

回忆母子俩

一封家书动容落泪

4日,高考倒计时3天。

结束了两天的核酸检测支援工作,今早她回到工作岗位上。今年2月,她调离神经外科的岗位,在普通内科门诊担任护士长工作,高龄患者多,让工作更显复杂和繁琐。越是这样,越是急不得。她记得儿子给自己的一句话:一定记住冷静与坚强。

去年一月底初到武汉,寒冷未知。她偶尔有空和儿子聊天,两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一人发一个表情,一句话都打不出来。后来一个凌晨,她意外收到儿子的一封信。那也是母子间的第一封信。

妈妈:

离你去武汉支援已有数日了。一线抗疫的工作困难而危险,很担心你,给你写这封信,希望文字可以把情感传递,从广州到武汉,从我心到你心,令你稍稍振作。

如今你在武汉,我在广州。得知你情况的唯一途径只是你微信传来的只言片语,有时伴着吃饭的声响,有时带着哭腔。在高强度的工作与恶劣的环境下,我忧心你的情况。当初你去武汉时毫无犹豫,医者救人,早刻入你的生命中。在你感到无法支撑时,也希望你能不忘这份初心,用以支持你继续前行。

同时,我希望你能时刻保持理智与冷静。你是十分感性的人,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同理心。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可能的强烈情感冲击下,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能失去耐心与谨慎。过于强烈的情感会影响正常决策,令你难以运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甚至忽略自身安全。

这段文字尽量精简,不占用你太多时间。想回家喝碗热汤的时候,被生命的重量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可以看看这段文字。

一定要记住冷静与坚强。

写的时候,我坐在暖风机前面,广州好冷了。武汉更冷吧。望我此刻受到的暖,可以借文字跨越时空,送到你心上去。

母子之间,第一次动情而坦白的表达,竟相隔了千里。

吴金玲泪流满面。

白云花都支援战疫

愿儿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昨日,高考倒计时1天。

前一天早上接到医院通知,吴金玲赶赴白云区支援核酸检测;早上一次接到消息,一队人马从白云转战花都,即刻出发。昨天是儿子高考备战的最后一天。

“我问儿子,妈妈又要战疫了,你就没什么话要说吗?他答,还要说什么,你是在广州,是在自己的家。没了。”

吴金玲清楚儿子的内敛。去年11月,学校组织成人礼,吴金玲也很有仪式感地写了一份信,并期待着儿子的回信。

亲爱的儿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妈妈就抱不动你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你就不让妈妈亲你了。哈哈,儿子,妈妈知道,你是爱妈妈的,只是觉得你已经长大了……

儿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未来属于你,这个世界属于你。以后的路要靠你自己来走了,无论前方有多么坎坷,选定目标坚定勇敢地走下去。

“后来,他硬是没给我回信,家里的信封信纸都空空的。”一家三口又回归了往日的内敛和腼腆里。

去年除夕去武汉前,两人拍了一张照片,吴金玲笑得舒展,眉眼弯弯的,挽着高高的儿子——眉眼也弯弯的,笑起来像她,但多了一丝沉稳。

“他们这一代人,出生在非典,高考在新冠,注定不平凡。”一个在高考一线,一个在战疫一线,当生活成为最好的脚本,母子间在其中找到了彼此的平衡。

昨天到了高考前的最后一天。“应该不会再联系他啦。他说,我们总骚扰他,他要闭关!”

“你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嗯,对社会有用的人。”干了23年护理工作,曾逆行援鄂,如今仍在广州战疫的吴金玲,脱口而出。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杨丽云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案例

孩子明天就要高考 妈妈们还在一线采集核酸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拉开帷幕,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有两位母亲,却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因而无法陪伴孩子迎来人生中的大考。

省计生医院接到省卫生健康委要求派遣医务人员支援疫情防控的通知后,迅速集结核酸采样队伍,火速支援荔湾区站前街、越秀区梅花街,从早上工作到晚上11时多,麻醉科手术室护士长萧肖兰、优生遗传科副主任技师李佩佩就积极参与了多次核酸采样任务。

医二代从小就知道妈妈的工作性质

萧肖兰护士长的女儿在广州市铁一中学就读,今年参加高考,疫情发生后学校停课改为线上上课,18岁的女儿正在居家备考。

自支援疫情防控以来,萧肖兰每天晚上回到家已经接近十一二点,不敢打扰孩子复习,也不能更多地与孩子交流。但一回到家,女儿便会给妈妈递上一杯水,“妈妈,一定要注意防护啊”。

萧肖兰说:“正处于抗疫的关键阶段,今年的送考也不能参加了;作为医二代,孩子从小就知道妈妈的工作性质,明白医护人员的责任和担当,因此也十分理解我的工作”。

抗疫是大事,即将考试的孩子非常支持

李佩佩的女儿在广东实验中学荔湾校区就读,她这几天一直在街道现场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非常时期、共克时艰,医院抗疫有什么需要,我随时准备到位;女儿明天就上考场了,我就希望她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平稳发挥;抗疫是大事,家人和孩子都非常支持”。

小意外

广州一考生突遇“黄码”

医院开绿色通道3小时送达

昨日上午8点30分,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接到一位持黄码的高考考生陈同学的求助,他由母亲陪伴来做核酸检测,他们紧张地告诉医务人员昨天晚上健康码突然转为黄码,猝不及防。

“今晚必须凭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坐车赶回从化住酒店,参加明天的高考。所以孩子紧张得晚上都睡不好,得知区中医院发报告比较快,一大早就来检测。”陈同学的妈妈说。

医院院长徐剑得知该消息,立即要求为考生开通绿色通道,单独抽取考生的标本,专人紧急送至PCR实验室,检验人员优先为学子检测,不到3小时,中午11点检验报告已送到考生的手中。孩子的心头大石落下,母亲连声感谢医院和医务人员。

为确保高考顺利进行,广州海珠区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共设有高考核酸检测专区8个,该院也积极主动配合,专门派有医务人员负责1个专区进行核酸采样。安排专人每小时一次将结果上传至穗康码和粤康码,现高考学子的核酸检测报告最快可在3小时后取得结果。

荔湾封闭区一考生身份证过期

警方接力送证

前日晚,广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求助电话:“您好,我是一名高考生的家长,孩子目前在荔湾封闭管理区域内,马上就要高考了,我现在无法送身份证进去,情况紧急,希望警方能帮助我。”110报警服务台迅速通知交警支队荔湾大队,并指引考生家长到珠江隧道黄沙入口处的交通管制点,由家长把考生身份证交给封闭管理区域外的执勤民警,接力棒就此开启。第一棒的民警到达珠江隧道芳村出口后,将考生身份证通过无接触的方式交给封闭管理区域内的执勤民警,第二棒的民警迅速前往考生所在学校,将考生身份证转交给学校保卫部门,第三棒的学校工作人员对装有身份证的信封进行消毒处理后再转交给考生。

“可把我吓坏了,孩子手上拿的是过期的身份证,新办的身份证还在家里面。正当我十分焦急的时候,忽然想起前几天相关部门对外发布的高考实用手册,里面就有一个广州警方高考绿色通道的电话,就赶快拨打这个热线电话。电话接通后,接线员十分热情,指引我到指定地点,告知我荔湾交警部门的民警会在这里和我交接身份证,然后由民警转交给我的孩子。交接身份证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感谢广州警方这个绿色通道!没想到,警方面对如此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务,还能及时回应我的紧急求助,为我们提供高考便民服务,向你们致敬!”该名高考生家长说道。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敖银雪 杨丽云

通讯员 李飞成 蔡佳琪 公新文 张莉